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07 06:20:30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摘 要:目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很重要,本文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化的个别化学习环境,把握幼儿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培养学习的坚持性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关键词:学习品质 学习兴趣 坚持性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87-02

“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它是指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那么“学习品质”究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呢?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所谓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有了兴趣,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学习动机。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因此我们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时候,也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保证其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

1、创设情景化的个别化学习环境

教师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设计、提供,引发幼儿在情景化的环境中主动建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

年龄越小,情景性越强。在小班“钓鱼” 的区域中,我让幼儿根据大小、形状、数量各不相同的小鱼进行影子配对的同时,融入了钓鱼的场景,从简单的操作摆弄到“钓鱼”、“晒鱼杆”的游戏情景,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此项学习的兴趣大幅度提升。

对于大班而言,应创设更为接近社会场景的学习情景。如我针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但生活自理能力较为欠缺的现状,结合幼小衔接的主题,模拟了小学的社会环境,有黑板、有课桌,其中的学习内容有整理书包、削铅笔、佩戴绿领巾和队长标志、梳头等,从而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

2、把握幼儿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即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标准和水平。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孩子,正确把握孩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投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有利于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孩子真正内化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

如:在我们中班的数活动区域中有这样一项内容――“智勇大冲关”,即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了不同的、需要闯关的关卡,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从第1关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有规则排列的物体进行数数,答案正确后进入第2关――重叠物品的数数,并最终闯过4关后,成为“智勇大冲关”的获胜者。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物品排列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挑战也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且层层递进的学习材料,将简单枯燥的数数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培养学习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坚持性强的幼儿,能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的智慧,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4-6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1、给幼儿明确的任务

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坚持性,培养他们能做事有始有终,我们必须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明确学习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完成此项任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给与任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年龄的幼儿,以任务提示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坚持性。但是任务提示不是教师主观设置的,而要从观察、了解孩子出发。在大班刚开始创设“我心目中的小学”建构区域的时候,我们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小学图片,也提供了各种塑料拼搭玩具和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但是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强,使其任意建构,作品摆放无序,空间布局也不太合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及时进行了反思和调整,我们和孩子一起规划设计了“心目中的小学”,并增加了“设计图纸”。投放之后孩子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建构,没过几天小学的面貌就开始发生变化,一栋栋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棵棵的大树郁郁葱葱,孩子们对于这一区域的兴趣明显提升,可见任务的设置增强了幼儿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的任务意识,为幼儿能够专注学习,并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但是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任务意识相对欠缺,如果采用简单的告知学习任务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为了帮助小年龄幼儿明确学习任务,并能坚持完成,此时就应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例如在我们小班《小花园》的主题中,教师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可以和幼儿互动的环境――美丽的花园场景中唯独缺失的是色彩缤纷的花朵和各种可以装饰花朵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而这样的环境所隐含的任务就是需要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如蜡笔画、棉签画、蔬菜拓印、剪剪贴贴等对花朵进行美化和装饰。这样幼儿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并明确在这项学习活动中自己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当幼儿完成作品后,这样的环境更能将幼儿的作品加以呈现,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幼儿坚持完成此项任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欣赏幼儿、鼓励幼儿

欣赏和鼓励最为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和快乐。成功和快乐是培养孩子学习坚持性的最大动力,对塑造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获得成功的孩子,我们每个教师都会采用欣赏和鼓励的方法。但是当我们面对不成功的幼儿时,教师如何运用欣赏和鼓励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我们可以欣赏他探索的态度、鼓励他勇于挑战、激发他再一次尝试的欲望等等。如:幼儿在玩“多米诺骨牌”的过程中遭受失败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孩子在摆放多米诺骨牌时的专注力、可以从摆放骨牌的数量上给予肯定,也可以从他与同伴合作的角度予以表扬,并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如骨牌摆放的距离、骨牌转弯时的摆放角度、以及在摆放时的一些小小的技巧等等。目的是为了保护其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让其不轻言放弃,并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坚持完成任务后的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欣赏幼儿、鼓励幼儿的同时,我们采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而不一定局限用语言表现。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的一个拥抱、一次,对年龄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给与鼓励的一种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同时孩子也会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在欣赏和鼓励中坚持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方法交给孩子,使幼儿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和发现,最终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的能力。

1、培养合理安排的意识

学会合理安排,做事有计划,可以帮助幼儿有条不紊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也为今后的小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在我们大班《幼儿园的一天》教学过程中,孩子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共同商讨几点起床,用多长时间洗漱、吃饭;离园回家后要做哪些事情,以及几点睡觉等,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安排作息,养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在周末时候,我又引导孩子开始制定双休日计划。在计划制定时让孩子说一说,记录一下想做哪些事情,比如看书、画画、购物、玩玩具、看动画片、散步、看望爷爷奶奶等等,并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分享交流的环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分享他们制定的计划,并有意识地引导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作息,而在孩子安排的作息时间表里,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2、丰富自主学习的方法

每个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还应关注幼儿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以及是否会求助?运用了何种方式进行求助?

在大班的阅读区域中,我除了投放幼儿可以阅读的各类书籍之外,还投放了带有各种不同标记的小书签,有“小问号书签”,有“五角星书签”,不同的书签表达不同的含义。当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的时候,可以使用“五角星书签”进行标注;而当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求助的时候,又可以通过“小问号标签”做好记号。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求助,学会分享。

良好的学习品质还包括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好奇好问有自信、善于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它远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上一篇:幼儿师范学校泥工课探幽 下一篇:Proxima签约方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