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课

时间:2022-08-20 03:31:20

新课标下,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84-01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体育恐怕是最易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约束的学科,场地、器材、安全设施、气候及环境,都是体育课能否正常进行的制约因素。学校体育教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未来成长、民族体质康强、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兴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体育工作者,应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能力,顺应时代的要求,强化教育基本功,为造就21世纪身心健康,体格强壮的现代化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为百年老校,位于市中心,人口相对稠密,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校园面积本就有限,四周被商品房、商店和其他单位高楼包围了,要向再开拓已没有余地。加上学校综合教学大楼的修建,虽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冲击和影响也显而易见,使本就十分有限的运动场地捉襟见肘,学校体育课教学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增长和技能技巧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热身运动,保证学生安全

在体育教学环节的三个基础组成部分中(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开始部分可分为课堂常规和准备部分两方面,整理队伍、师生问好、检查服装、说明授课内容属于课堂常规;而准备部分则是做好各种小运动量的基本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做剧烈的运动时的身体安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对课堂教学却十分重要,教师应使学生的全身各个关节得到充分运动,以提高柔韧性的灵活度。例如,做韵律操、压腿、打手腕、屈臂张活动看似简单,但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变换活动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全课运动负荷高峰,是按体育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任何老师都无权删减教学内容。但若场地有限,本人认为在不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可变换活动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长跑可采取绕校园内某一建筑物进行跑步训练(此时班干部应协调教师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

三、调动学生兴趣,强化技能训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使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内因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讲解示范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上来。例如在讲授前滚翻时,教师讲解一遍后,可让几个学生先试试,然后根据其动作上的偏差,提醒学生注意这是由于没有掌握“圆滑”团体滚翻的动作要领而造成的,这样可引起学生对关键动作的高度注意,从而达到形成技巧、锻炼技能的目的。再如,在进行短跑教学中,往往由于疲劳或枯燥,学生兴趣低落,注意力分散,老师可根据场地大小,进行15-30米区间内的迎面接力赛(采用分组比赛形式),因为竞赛性强,又是集体对抗,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这样既训练了短跑,也训练了接力技巧,成效十分显著。

四、增加游戏内容,愉悦学生身心

小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莫过于游戏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结束部分,目的是放松周身紧绷的肌肉和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游戏的兴趣,多安排一些益智训练、轻松活泼且运动量小的游戏,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体育课教学。

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小场地内开展的游戏项目。

游戏富有情趣,能够引导儿童步入“社会”,在共同对抗竞争中,锻炼学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等意志品格,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等社会意识和行为,并能体验集体感、责任感、荣誉感、友谊感等。对于陶冶儿童情操,形成开朗性格,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适应未来社会与生活,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上好体育课之关键是体现一个“活”字

做好上课之“关键”就是上好课的技巧,我的技巧就是掌握“活”字。

1、课堂气氛要活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态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自己满腔热情激发学生,教师的情感、仪表、姿势要得体,声音要洪亮、清晰,语调恰到好处,指导差生的练习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评价要准确贴切,切勿模棱两可,对学生的要求要既严肃又活泼,置学生于较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从教师身上能够感觉出一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形象。

2、授课方法要活

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因而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此,教师要仔细思考反复推敲,结合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进行艺术烘托方能奏效。总之,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3、上课前教学语言先要精练

精练的讲解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师生语言的交流,所以体育教师应从“练”字人手,博中求精。例如在教侧向滑步推铅球时,讲清“持球一摆臂―侧滑一蹬地―转体一挺伸一拨指”,结合示范,则能使学生较快理解动作要领和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要把巴学生的思维搞活

善诱巧练很重要,需要抓住动作衔接间的矛盾、难易转讹的矛盾,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的矛盾等。可采用提问、分析、对比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教学中采用诱导、辅助练习切合学生实际,不可违反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启发诱导贵在及时,给学生的练习提供思维线索。总之,对学生学习动作,教师要给学生以名师指路之感,即一经点拨学生感到茅塞顿开。

5、遇到意外处理手段要活

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之中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如向教师质疑,不服管理等),教师处理应果断,可以投石问路(即提出疑问,探问学生如何想的)以助教师的判断。也可藏而不露,即教师在摸不清,没把握的情况下,采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但教师应记住问题症结所在,课后加以思考,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与处理。

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各种体育知识,丰富活动经验,培养自信、进取、勇敢等优良品格,还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人撰写此文,意为抛砖引玉,旨在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路,以使我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浅谈导学案构建高中数学“271”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探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