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

时间:2022-10-07 06:14:32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

【摘 要】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力度也在进一步的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愈发激烈,就业难,已经是不可争议的问题,而高职毕业生因为文凭之别,其就业压力问题也相对严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综合国力提高。因此,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指导与缓解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自我认识;择业态度

扩招十年,高校毕业生剧增,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应对.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卑、浮躁、归因错误等心理问题作出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调适方案,如进行专长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

一、自我认识与择业态度

高职毕业生择业观虽总体上倾向于务实化,但依旧残存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而这些观念难免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加剧高职毕业生 “就业难”的现象。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并不适合当代高职毕业生应有的择业观,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寻求高起点,忽略自身发展前景。当前,有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考虑的均是高起点的职业,如高工资、高待遇、高职位等,因而不常把工资低和地点差的职业列在考虑之内,但往往一些条件好的公司却不怎么录用高职毕业生。事实上,高职首要毕业生考虑的应该是所应聘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例如一些小公司或私营企业虽然当前的发展规模不大,但它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寻求发展空间。高职毕业生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去这些公司发展也能找到用武之地。

(二)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不愿另求出路。很多临近实习期的高职毕业生片面强调最口专业,因此选择时不考虑专业以外的职业,这实际上是在增加自己的就业难度,这也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现象。据调查显示,目前出去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中,已超过的高职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甚至不靠边。高职毕业生应放宽自己的眼界,这样求职成功率也会增加不少。

(三)职业标准功利化。因受当前社会观念影响,职业往往给分为三六九等,很多高职毕业生也对职业实行等级化,往往选择高起点的职业面试,认为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外企等地方才会有好职位,因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发展。其实这种观念才是错误的,东部沿海地区是相对发达的地区,因此竞争力也大。相反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更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高职毕业生选择去这些地区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求职也不再艰难。这些传统观念从以前残存到当代,必不可免,高职毕业生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勇于摈弃旧观念更正自己的择业态度,才能让自己的就业之路更为顺从,让自己的求职成功率倍增。

二、就业压力分析

目前,社会上许多岗位均出现高职毕业生的身影,但也有很多高职毕业生仍处在失业状态。中国现阶段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难题。中国是个人口基数大国,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因此出现“肉少狼多”的现象,这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1]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各高校扩招速度也急剧增加,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因此产生了,扩招的结果之一便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达到631万,2011已超过66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加重。” [2]

第三,东西部地区职位存在严重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高起点,因此很多高职毕业生把工作岗位头像这些地区,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三、对策指导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将面临就业的高职毕业生,作为背负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其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期望值也比较高,当代社会、学校、家长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很高,这使其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从一直生活的象牙塔走向未知的社会,为了自己、父母、社会的期望而奋斗,这种压力随着年纪的增高而日益显现,是高职毕业生在择学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求职之路,更是现代高职毕业生择业之路。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高职毕业生首要任务便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其次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调节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积极面对人生。在平常生活、学习中,高职毕业生应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压力。

(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目前,高职毕业生的特色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人才的就业市场上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比较薄弱、求职的方向不明确、自身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方面承受较大的打击。首先要加强就业的指导工作,做好就业的准备。留意当今社会的需要,从而保障学生的就业率;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的能力;抓住就业的机遇,不左选右挑,不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梦想。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就业心理指导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金行时间比较短,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就业心理指导,针对性不强;就业心理指导内容不全面,实用性较弱;知道的方法不科学,趋同性多;形式单一,实践机会不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有如下对策: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多举行、促进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全面认识主客体情况,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院做好指导工作,发挥行证手段的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三)建全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对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人才资源的良好分配。同时还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就业登记制度,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服务管理提供便利。其中政府还加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并且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为了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还需要有法律规范人才市场、中介等服务体系。另外政府还制定了援助政策给予困难生的大力扶助。其次还要积极利用媒体的号召力:大力宣传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学校和家庭就能共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择业环境[3]。

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是个不堪一击的问题,大学生不但要改正自身的就业观念,而且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社会方面应大力发展经济,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就业岗位,高校方面还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张敏强,朱国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曹分田,曹勃亚.大学生时事报告(大学生版)[J].时事报告杂志社,2008(6).

上一篇:关于构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互助... 下一篇:论明代的汉赋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