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控职业压力,适应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07 06:04:14

学会调控职业压力,适应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职业压力;教师;调控

教师的职业是构建昨天与今天的桥梁,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降低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会调控来自职业的压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这种压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适应环境,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课程的建设者。这种变化要求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以及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更新,从而能够全面促进自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化的发展与成长。面临这些变化,教师要勇于改变自我,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应看到有利的方面。教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改变自我,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扬长避短。

(一) 强化职业意识

教师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艰巨性、复杂性、重复性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光荣,增强对职业的责任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要相信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轻松、满足、愉快,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对自身素质有正确的认知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正视这种变化,提高认识,学会科学用脑,提高心理活动的效能,建立起完善的自我效能感机制。要通过种种渠道加强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学习、创新,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对自身有正确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全理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全方面的,无论对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教龄不长,经验不足,对新课程的变化无法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一些年长教师则因为不愿改变其长时间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产生抵制情绪。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应该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等,从心理上认同、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调节情绪,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我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地进行保健工作,面对职业压力,要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格瑞斯(1998)提出,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就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如有的教师的压力是缘于不能有效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对此可以通过改善关系,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也就是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带给自己的困惑和压力,进行分析,制订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注意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反应调节是指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等方面进行调节,例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听音乐、散步、做肌肉放松训练、找朋友倾诉等消除紧张,缓解焦虑。这些方法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新形势下教师应学会调控职业压力,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以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上一篇:育人育心 助人自助 下一篇:固定角色疗法应用于自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