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无陪住院患儿身份混淆纠纷的工作流程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05:55:48

防范无陪住院患儿身份混淆纠纷的工作流程的思考

【摘要】目的:通过对以往的经验总结,对无陪患儿诊治工作流程的思考与总结,内容包括新生儿接诊、住院期间身份确认制度、出院登记制度等,希望可以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也能够显著减少无陪住院患儿身份混淆纠纷的发生,使得双方利益都得以保证,并最终能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陪住院患儿;身份混淆;纠纷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6-01

近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矛盾越来越高[1]。广大医护人员应增加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医患矛盾的措施,包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工作流程等。由于在新生儿科护理过程中,常因无陪患儿身份识别而引发大量纠纷。因此,作为其中重点措施之一,对防范无陪住院患儿身份混淆纠纷工作流程作为重点思考总结。制定严格的新生儿科工作流程,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该类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制订和严格执行无陪患儿诊治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具体内容包括接诊、住院期间身份确认、出院时身份鉴别和保证。

1.1 新生儿接诊时工作流程

1.1.1 在新生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热情的接待患儿和家长,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好住院房间和床位,并就医院具体情况作一一介绍,包括住院病房基本设施使用情况、家属及亲友探视时间和人数控制情况、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范围、与医护人员联系方式等。

1.1.2 在完成入院手续,后基本情况介绍之后,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将患儿抱入适宜温度的环境下,护理人员与家长一起对对患儿全身可能存在问题的皮肤区域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有皮肤畸形,是否有外伤性划痕或者是瘢痕,以及是否存在先天性的特征记号等。在检查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动作轻柔、态度诚恳、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家属,避免大量使用专业术语,以免出现交流障碍,及时将所有检查情况记录下来。

1.1.3 完成检查后,将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仔细填写患儿护理病历以及床头卡、胸牌等识别信息,并于患儿家长进行仔细确认,确保信息无误。核对无误后,将填写好的胸牌别于患儿胸前,将其置入挂好床头卡的温箱内。

1.1.4 完成基本信息核对工作后,请患儿家属仔细阅读护理病历,确保内容属实的情况下,家长与责任护士双方签字,双方互留联系方式,以便有突况时及时沟通。

1.2 住院期间身份确认

1.2.1 在患儿住院期间,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工作制度,在交接班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患儿在上一班的情况,仔细核对患儿基本情况。并在接班后对患儿皮肤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异常症状出现。

1.2.2 在患儿住院期间,根据每位患儿的基本情况,为患儿制定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其具体内容包括:沐浴、更衣、换床单,在进行上述工作环节的过程中,患儿胸牌以及手圈除特殊情况不可取下,离开患儿身体[2]。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患儿取下手圈或胸牌者,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在完成操作后及时归位。

1.2.3 出院时身份鉴别和保证

1.2.3.1 患儿痊愈后或者是家长要求出院时,护理人员办理好出院手续。然后通知患儿家长凭住院发票和本人身份证来医院接患儿出院。在交接的过程中,值班护士仔细和患儿家长进行信息核对,确保患儿床号、床头卡、胸牌、手圈等鉴别信息准确无误,双方签字。

1.2.3.2 办理好出院手续后,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并于出院后一周内进行电话随访。

2 讨论

由于新生儿不具有自主表达能力,进出院时不能够主动与家长及护理人员进行沟通[3]。因此当新生儿患者就诊时,为防止因护理人员主观意识放松而造成新生儿与家长信息鉴别失误的严重后果,通过进行规范的护理服务工作流程的制定与执行,使家长对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促进双方沟通和信任度提高,有利于减少该类纠纷的发生[4-5]。一方面,通过制定严谨的工作流程,既可以杜绝无陪患儿身份混淆纠纷的发生,也可以为日后解决医疗提供充足的法律证据。另一方面,通过该工作流程的制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可以保障医患之间交流更为顺畅,医患关系更为融洽。

参考文献

[1]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4A):65.

[2]张国华,郭柏鹭,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1(6):365-367.

[3] 项玉兰,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干预[J].护理学报,2011,20(31):66-68.

[4] 戚依平,护理交接班中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2(9):544-545.

[5] 刘聪英,护理管理与社会发展接轨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2010,11(13):116.

上一篇:肺结核患者三位一体化管理的体会 下一篇: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集中管理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