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思考

时间:2022-10-07 03:41:46

中外合作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思考

《视唱练耳》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通过视唱、听辨、音乐听写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提高读谱能力、和声听觉能力及音乐听记能力,以适应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需要。

一、分级教学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也必然导致素质教育差别的悬殊性。众所周知,中外合作高校音乐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其来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基础教育,甚至有的学生仅接触了几个月的乐器就考进来了。如此一来,如果还依然实行整体教学的话,这部分学生在接触能力与感知力上都难以进展,无法在短短的两年内达到统一学习的进度,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也可以理解为“分组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入校的程度分成若干组进行分别教学,然后根据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调整分组。这样,通过竞争,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其知识水平,使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分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安排教学方案。比如说对于学声乐的学生,强化他们的首调音感,在视唱练耳中融入各类声乐作品片段,在提高视唱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对声乐作品的广泛认知;对于器乐作品的学生,进一步强调对固定唱名法的使用,熟悉对各类乐器音色的辨析,加强各类转调及离调的应用;对于学习合唱专业的学生,必然是强化多声部视唱训练,配合方式多样,可以两人形式,亦可以多人形式。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在学习视唱练耳中,帮助巩固了其本身的专业技能。

三、交叉学科教学的科学性

在众多学科中,视唱练耳是最不受学科条块分支限制的一门课程。所以它可以向一切音乐专业开放,可以涉入一切音乐领域,同时各种学科也可以渗透到视唱练耳中进行教学。具体来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相交叉,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尤其是练耳方面,音程、和弦、节奏以及旋律的听记都和乐理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个大六和弦,学生听出来了是2 4 b7,但是性质却写成“小六”;一条旋律明明是D大调,学生在记写的时候调号却写成一个升号等等这些问题,这都需要用乐理知识来解决。那么视唱练耳还可以与声乐学科相结合,2008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中的主题就为“视唱中的声乐,声乐中的视唱”。周海宏副院长在开幕辞中所指出“人声的歌唱,强调声乐与视唱之间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因此,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将其与声乐的发声技巧相结合,对于掌握曲目风格,拓宽音域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视唱练耳还常常与音乐欣赏这门学科相融合,音乐欣赏课程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常常具有典型的节奏、旋律音调、和声等特征,把这些作品中的经典片段编入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中去,不但可以理解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同时也消除了视唱练耳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偏重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创新性

国内高校更多的把艺术教育作为单一专业的技巧性教育,而不是艺术素质文化教育,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主体多偏向于教师,基本采用教学的“一言堂”模式,忽视了对于学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开发,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创造的天性。由于受艺术教育观念差异性的影响,中外合作高校在这点上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除了注重基本的学习训练外,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技能进行即兴创作,启动引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形象力感。比如说给学生同一条节奏,让他们结合自己创作的曲调谱写成旋律,或者给相同的曲调,结合不同的节奏进行即兴创作,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总之,为了适应艺术教育向素质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中外合作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应结合自己的独特优势,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还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各种艺术门类,注重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晓芳

上一篇:小提琴学习的左手技巧与音准把握 下一篇:黎族服饰图案的心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