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2-10-07 02:31:50

浅谈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演示实验的设计和表演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概念及规律,能提高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破除学生头脑中原有的一些错误的概念。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教学;研究方法;培养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54-02

在初中教材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演示实验是理科教学的主要手段,演示实验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感性认识。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充当老师的助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讲台进行操作。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下面根据自己十六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谈演示实验的设计和演示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1.确保实验成功。成功地进行演示实验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只有掌握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例如,一般都感到静电实验比较困难,其实关键在于绝缘。须知通常取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使验电器带电,当金箔张开某一可察觉的角度时,金箔相当于外壳的电压,高达上千伏。在此情况下,很多通常认为是绝缘的东西却成了导电材料,致使实验失败,解决漏电就成了成功地进行静电实验的关键。经验告诉我们,石蜡、涤纶膜和有机玻璃等对于静电实验室是较好的绝缘材料。其次,要使实验成功,还需注意环境条件。例如,静电实验的难易跟天气的湿、干条件很有关系。因此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作好充分准备。必须指出,任何实验,误差是难免的,对于取材简陋的演示实验,更是如此。所以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测量时,不应避谈误差,更不应弄虚作假,要认真地向学生说明存在的误差,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进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做成功,还需考虑实际可能的教学效果。

2.简易方便。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和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或推理简单。例如,用橡皮套把医用针筒的细孔封住,再在活塞劲上拴上短绳,挂上钩码并增加砝码,即能代替马德堡半球和抽气机演示大气压强,这样要简易方便和经济得多。

3.现象清楚。演示现象务必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为此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可是,有些仪器不宜做得太大,如金箔验电器做得太大会影响灵敏度,毛细管的内径只能很细,对于“可见度”较差的演示,通常可采用光、电或机械等各种放大装置来增强演示效果。

为了把不太明显的部分显现出来,通常还需采用背景衬托和染色措施。例如要观察U形玻璃管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将水染红,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有横线的白屏来衬托。

演示的仪器要放在适当的高度,务必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演示中的平面图像应尽量使之竖立起来。例如可以用平面镜成像方法让学生观察磁力线在平面镜里的虚像;可以用示教板把电路装接在竖直平面内,以便让学生看清楚线路的连接情况。

在配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演示时,从学生方面看来,仪器的放置最好与插图的方位一致。

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还需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

1.指导观察。演示实验从出示仪器到进行表演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刺激。但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非本质之别,我们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不一定都是很明显的,而且有的现象还稍纵即逝,以致在表演中出现的某些重要事实或现象,学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进行全面观察、对比观察、跟踪观察等,把握好时机。既要注意现象的渐变过程,又要注意它的突变时刻。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多动脑、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试管振荡停留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情况,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多大差别。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

2.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直观性。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建立概念所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然而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实验与思维相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常用的两种方法。(1)实验归纳法。这是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共同本质,从特殊实例概括出一般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归纳法完成。例如力的概念、压强、欧姆定律的教学等就是通过实验归纳法来完成的。学生在这样长期的熏陶学习下,能潜移默化地体会、认识,从而掌握这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探究性实验法。在以往的传统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为旁观者,很少直接参与。这样将演示实验变成单纯的实验再现和验证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而探究性实验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出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际上,课本上的很多实验,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并由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找出规律;应用规律对现象做出判断判断或预测,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有些新教师做演示实验,常常以能显示现象为满足,较少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角度考虑,致使实验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幼儿分享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