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与血管附着力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07 02:02:25

深静脉血栓与血管附着力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23-01

【摘要】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及肝素加尿激酶治疗急性大鼠下腔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静脉血栓与血管附着力大小的变化。方法:100只雄性大鼠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肝素组(A组),尿激酶组(B组),尿激酶加肝素组(C组),各30只;另10只为假手术组(D组)作为对照。其中A, B, C组再分为术后第1, 3, 7, 14, 28 d天获取形成血栓段的血管,通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血栓与血管附着力。结果:B、C两组分别于血栓形成后1、3天较A组血栓附着力低,7天时B组附着力较A组低。结论: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较其单独使用有更好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联合治疗时血栓与血管壁的粘附力相对较低。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溶栓;血管内皮;血管附着力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抗凝、溶栓TL)是治疗DVT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DVT后多表现为内膜增生、附壁血栓纤维化等表现,并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本实验通过分别应用肝素、尿激酶及联合肝素加尿激酶治疗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病变血管段血栓与血管壁的粘附力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100只雄性大鼠(体重160-200g,承德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肝素组(A组),尿激酶组(B组),尿激酶加肝素组(C组),各30只;另10只为假手术组(D组)作为对照。其中A, B, C组再分为术后第1, 3, 7, 14, 28 d天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6只大鼠。

1.2 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制作:2%苯巴比妥钠40 mg / kg腹腔麻醉,游离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和髂总静脉分叉处之间的下腔静脉段。分别在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处汇合处下方用1#丝线结扎下腔静脉,在髂总静脉分叉处上方用显微血管夹暂时阻断下腔静脉1h,经25G细针穿刺无血液流出,证实该段静脉内血栓已形成,给予关腹。血栓形成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8%。对照组只显露腔静脉但不结扎。

1.3 药物治疗:成功建模后, A, B, C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入肝素钠200 U/kg,尿激酶40000U/kg,尿激酶40000U/kg+肝素200U/kg。D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5毫升。每天1次,尿激酶7天,肝素钠10 d。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的第1, 3, 7, 14, 28天,切除血栓形成的下腔静脉段约2厘米。其近端截取1厘米长血管套于自制血管衡速加压器上,370C生理盐水冲注,后接张力换能器感受压力,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附壁血栓刚好从管壁脱落的阈值。分析采集数据以x±s标准差作为样本数据。

2 结果

各组在治疗后5个时相的血栓附着力检测结果。除血栓完全崩解消失或完全机化无法进行血栓附着力测定外,B、C两组分别于血栓形成后1、3天较A组血栓附着力低,7天时B组附着力较A组低。

3 讨论

1 静脉血栓的成因及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调查报道,在人群中每年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0.67/1000[1,2]。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高位因素。血栓的形成过程其包括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以及血液凝固。其中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是其诊断的方法,但是其一方面为有创检查,另一方面由于造影剂浓度过高,可加重DVT,或者引起血栓蔓延和扩展,故临床较为常用的辅助检查为彩色多普勒超声。

2 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血栓与血管壁粘附力的影响:目前应用尿激酶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尚无统一方案,国外一般采用4400u/kg冲击治疗,然后以4400u/kg持续静脉输液12-72h[3,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用抗凝、溶栓及外科取栓来治疗。据文献报道,抗凝、溶栓较之外科取栓有更好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而血栓形成的内皮(EC)在血栓形成、复发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6]:急性血栓所引起的血管壁急性炎性反应迅速而强烈。大剂量尿激酶迅速溶解血栓防止其局部发挥持久作用,可以减轻内膜损伤和增生。这种差异不仅因尿激酶的溶栓作用,而且是因为它能减轻血栓引起的血管壁急性炎症反应[7,8]。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一方面可以溶解现有血栓,减轻血管壁急性炎症反应;同时通过肝素的抗凝作用,控制血栓向周边蔓延,因此对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较小,用于治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28 d,内皮修复较好,损伤多为Ⅰ-Ⅱ级,血管壁结构基本完整。因此研究发现:抗凝、溶栓联合治疗明显减低血栓对血管壁的粘附力。

3 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机的掌握: 血栓性状(血栓大小、形状、机化程度),局部管壁结构、以及局部循环血管活性因子的功能状态是血栓是否脱落的重要因素[9]。静脉血栓从形成到机化是逐渐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目前普遍认为,血栓形成1~2d后即开始机化,3~4d就可较牢固的黏附于血管壁上。较大的血栓,一般需要2周以后方可完全机化。机化的血栓与血管壁紧密的融合,此时不再有脱落的危险[10]。血栓机化的速度个体差异很大,和个体差异,完全机化的时间由数天到数年不等,这给血栓机化进程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然而,在血栓机化的早期阶段,不同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同的发展规律。本实验中C组血栓后1、3天时较A、B两组血栓附着力低,说明在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干预下,急性血栓形成早期残余附壁血栓附着力较低,血栓基本消融,管腔壁完整。血栓形成后第7天,A组血栓与静脉壁的大部分粘连,中央区血栓崩解,呈脱落趋势。B组血栓崩解消失,血管结构清晰,腔内红细胞密集成团。C组管腔内血栓消失,管腔壁完整,层次清晰。栓后第14 d:A组血栓与静脉内壁粘连,部分机化。B组静脉横断面显示血栓机化再通,血栓与静脉内壁局限性粘连。C组血管腔内血栓基本溶解消失,血管壁完整,结构清晰。栓后第28 d:A、B组血栓与静脉壁呈局限性粘连,血栓中央区崩解、分离、收缩。C组极少量血栓与静脉壁呈局限性粘连,血栓崩解,已机化再通。本实验证明: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大鼠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较单一的溶栓、抗凝具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急性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与血管壁附着力低,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

参考文献

[1] White RH.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irculation,2003,107(23 Suppl 1):14-18.

[2] Silverstein MD,Heit JA,Mohr DN,et al.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25-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J].Arch Intern Med,1998,158(6):585-59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朱元珏,赵永强.静脉血栓形成.汪钟,郑植栓主编.现代血栓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46-346.

[4] 张宝忠.尿激酶延迟多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2例.临床荟萃, 1998, 13: 233-234.

[5] BautisstaLE.Inflammation,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d the risk of high blood pressure:epidemiologic and biological evidence[j].J Hum Hypertens,2003,17(4):223-230.

[6] Anferson T L.Nitric oxide,atherosc1erosis and the clinical relevanc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Heart Fail Rev,2003,8(1):71-86.

[7] ThomasWW, RobertMS, Carol AW,et al. Veno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inflammation and attenuation with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cytokines and adhension molecules[J].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1995, 15( 2 ): 258 -268.

[8] Patel VP, Bong M, Di Cesare PE. Heparin - inducedthrombocytopenia and thrombosis[J]. Am J Orthop, 2007,36 ( 5 ): 255 -260.

[9] Messer M H,Wakerfield T W,Ascher E,et al.Acute venous disease :venous thrombosis and venous trauma(J)J Vasc Surg,2007,36(5):255-260

[10] Tran H McRae S,Ginsberg J Aantcoagulant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em (J) Cardiol Clin, 2008,26(2):235-250

作者单位:068200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外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老年人全口义齿咀嚼效能与戴牙时间及基托材料... 下一篇:1250例心率失常―窦性过早搏动与实验室检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