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研究

时间:2022-04-24 09:41:43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何种方法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VS)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100例VVS患者, 将其分成两组, 即低分子肝素(LMWH)组和对照组, LMWH组给予LMWH,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两组比较出现伤口处瘀血及皮下瘀血的人数,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出现DVT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术(VVS);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低分子肝素(LMWH)

对下肢静脉曲张长时间不做治疗, 会有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的发生[1]。而下肢静脉曲张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之一, 但下肢静脉曲张术往往会并发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又可并发肺栓塞、出血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血栓脱落时会有致死危害, 因此在临床上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成为重中之重, 现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试验,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100例VVS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即低分子肝素(LMWH)组和对照组, 每组550例, 其中LMWH组有男378例, 女172例, 年龄在26~77岁, 平均年龄为(55.8±2.12)岁;单侧肢365例(左侧295例, 右侧70例), 双侧肢185例;大隐静脉曲张403例(539条), 小隐静脉曲张147例(147条);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416例(552条),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144例(144条);血小板计数(183.96±154.21)×109/L;凝血酶原时间(15.02±12.56)s;纤维蛋白原(3.12±2.95)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3.42±22.65)s。对照组有男395例, 女155例, 年龄在25~70岁, 平均年龄为(58.6±1.26)岁;单侧肢体435例(左侧353例, 右侧82例), 双侧肢体115例;大隐静脉曲张510例(640条), 小隐静脉曲张40例(40条);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537例(669条), PTS 13例(13条);血小板计数(185.96±155.21)×109/L;凝血酶原时间(15.12±11.53)s;纤维蛋白原(3.19±3.05)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2.32±23.55)s。

1. 2 方法

1. 3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指标:伤口有无瘀血, 皮下有无瘀斑, 有无下肢的异常反应, 对于有疼痛肿胀的行松解加压包扎, 症状未减轻者进行彩超检查, 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各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皮下瘀斑及DVT的对比 术后一个月LMWH组出现皮下瘀斑11例, 对照组出现9例, 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 术后一个月LMWH组出现下肢肿胀7例, 有1例DVT患者, 对照组有下肢肿胀者36例, DVT患者9例, LMWH组远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 P

3 讨论

长期坐位工作或站立, 造成越来越多的人群有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之一, 而下肢静脉曲张术往往会伴随有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产生, 通过此次试验, 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预防皮下瘀斑形成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DVT的预防, 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一组并发DVT的患者远远少于不做处理的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病症, 可以并发肺栓塞等一些列症状, 甚至可以导致死亡[2], 临床上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十分重视, 通过此次试验作者探究到LMWH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降米尔,殷敏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临床外科杂志, 2010, 16(5):295-296.

[2] Huo MH, Muntz J. Extended thromboprophylaxis with low-molecularweitht heparin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n high-risk suigical and meidical patients:a review. Clin Ther, 2011,31(6):1129-1141.

上一篇:金属加压螺钉辅助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 下一篇:胎盘植入1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