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10-07 11:26:13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扩展了教育的地域范围,远程教育使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的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开始消除地区性的教育差距;许多学校以建立远程教育为信托,利用教育资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很大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感触是:信息的闭塞,继续教育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改革,业务能力再提高的机会少,学生的视野狭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有较大的革新,仍然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只能在口号声中缓慢前行,信息技术教育也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等现象是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现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教育,它对解决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弥补师资力量不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尤其是为农村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运用,使得农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以突破,开始缩小教育差距,使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形式,一直沿袭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信息技术教育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由过去单纯教授知识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并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

(2)引导教师终身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的推广,很多教师加大了学习的力度,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教育教学;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并在网上展开讨论。远程教育给人们学习知识以新工具和方式,把宽松的娱乐休闲和紧张严肃的教育学习融为一体,使人们获得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在职人员接受再教育的一种较好方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而不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信息技术进入农村学校,对于多数的中老年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组织观摩示范课,或者组织本校教师上观摩课,看完后及时组织教师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从教学思想等角度思考,从中领会课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以前由全校教师自行观看优秀课例,确定教学目标,贯穿什么教学思想,怎么样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出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集体会议上,先说课,后集体探讨,总结最有效果的方法和内容;最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科,做出适当的调整。从实践效果来看,既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又凝聚了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促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使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共享优质资源”。

(1)开阔了学生视野。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学生置于其中,轻松、愉快,极大的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们说:“通过信息技术,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现在学起来觉得轻松有趣。”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充当了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可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要求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的学习热情、潜能、活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连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体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们养成了不怕困难与挫折的良好品质,他们喜欢动手、勤动手。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增强。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向前发展,以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运用信息技术以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同时,教师还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中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运用信息技术以来,教育资料中得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不仅仅要求学习知识,更是要他们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观念的转变,以及交互学习意识的形成。还要求教师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适应21世纪的人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必将成为一门易学易用的实用型课程。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是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更具发展潜力,信息技术任重而道远,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愿和大家一道,努力工作,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新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3.6.

[2]章剑卫,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理论探索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315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幼师英语中的全身反应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