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07 11:07:2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一堂课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数学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1. 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反思

1.1 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华而不实。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2 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1.4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2. 有效性课堂提问应注意的要点

2.1 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2.2 提问要突出重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重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 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2) 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3) 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或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2.3 提问要有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3. 有效课堂提问的五技巧

3.1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生活化、趣味化。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1)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2)问题趣味化、新颖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趣味化、新颖化。我们要学会融入学生的世界,去发现趣味、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充满兴趣。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2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和“量”。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节时,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y=2(x-1)2 及y=2(x-1)2-1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完全一部分项的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提问,层层推进,便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3.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4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将问题设在重点处、设在关键处、设在疑难处,这样才能减少课堂上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

3.5 问题设计要开放。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消化新知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课后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课堂提问,总结得失与成败,对整个课堂提问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使自己设计与实施课堂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强。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提高学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