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研究七年:回顾与反思

时间:2022-10-07 10:39:18

【摘要】本文对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核心经验的总结,正是基于此丰富的文献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核心经验呈现出以下两个层面: (一)关于管理模式的改革的核心...

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研究七年:回顾与反思

摘要:杜郎口中教改模式抓住了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把学生、教科书和课堂教学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本文基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的视角,对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经验、价值和局限,以及它的在推广运用中的思考,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进一步对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与理论框架的契合度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有效教学;推广应用

杜郎口中学教改历时十年,“杜郎口现象”备受关注,被誉为“散发着本土性芳香的教学改革新篇章,充满着民族性、时代性阳光的农村教改好榜样”(中央教科所原副所长腾纯研究员)、“课堂革命”(《中国教育报》)、“颠覆性革命”(《齐鲁晚报》)、“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当代教育科学》)。有人认为杜郎口中学教改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也有人认为它是“非典型的”,因为不可复制,有人则提出“杜郎口模式能走多远”的疑问。针对此种现象,极有必要在准确把握其核心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价值与局限,及其在推广运用中所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一、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核心经验

杜郎口中学教改,是一个持续改革、不断发展、逐步升华的过程,期间不乏领导的关心和媒体的关注,也有众多同行的解读与专家的剖析,为后继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全面的资料文献。

本文对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核心经验的总结,正是基于此丰富的文献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核心经验呈现出以下两个层面:

(一)关于管理模式的改革的核心经验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绝不仅仅在课堂。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变革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没有有效的管理,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杜郎口中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经验,根据文献资料可以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如下。

1、从具体管理的角度

第一,领导是关键。即学校管理者包括各学科组长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业绩必须拿到同学科的前三名,如果达不到,就采取硬性措施,包括取消奖励和让其自动落聘等。

第二,优秀是旗帜。即坚持用优秀引路:发现优秀、培养优秀、奖励优秀、树立优秀,把优秀引路这篇文章做足,坚持让优秀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三,评价是动力。即坚持每月都对教师的职级进行评定,职级设立四个等级:“课改专家”、“创新能手”、“探索明星”和“课堂新秀”。学校对四个等级的教师实施动态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从思想意识的角度

第一,构建教育理念。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用崔其升校长的话来说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即相信每一个杜郎口的学生都能成才,确立面向全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育理念;借助于自主构建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每一个学生。

第二,创建优良校风。崔其升校长带领的学校领导班子有甘于奉献、自主创新、干事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核心经验,即“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把杜郎口的经验概括为“三、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三特点:“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和反馈;六环节:“认定目标、充分预习、交流合作、展示提升、交叉巩固和达标测评”。这六个环节是一个教学周期的六个步骤,不一定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三个模块是对六环节的归纳和概括。

二、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价值与局限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带有很强的原生性特点,是一种基于朴素教育理念的实践。而正是这一朴素的实践,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举步维艰的今天,给了我们勇气与信心。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正是印证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学原理,从联系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逐本归源,找出该实践与理论的契合点,为后继的推广和运用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一)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价值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关于准确的目标应是怎么样的问题上,教育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教学目标上的模糊也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已经表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为学生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的核心理念。

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杜郎口中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不仅体现了目标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它的的全面性。

2、教学准备的理解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不是即席演讲,不能靠临场发挥,因而有效教学要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条件。研究表明,教师授课前精心备课,事先计划和组织好教学,可以减少教师授课后用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相反,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开始授课后花在教学组织上的时间越多,学生就越不可能注意课堂教学内容,就越可能丧失学习机会和表现出破坏。同样,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认真预习,没有尽可能多尽可能丰富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在充分理解课业内容的基础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就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跟进、理解和接收相应的讲解、内容和知识,就不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整个教学流程而言,教学准备可以说是杜郎口中学最关注的也是精力投入最大的环节之一。

(二)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局限

1、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普适性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成果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取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红高梁的成熟的实践哲学,这种成果的取得对处于迷茫中的农村地区是一种启示,对缺乏改革信心的人是一种激励。但笔者反思杜郎口中学改革的境况与学校当时的现实,不禁要发问,一所体制健全,各方面管理到位的学校能行吗?县一中能行吗?答案是肯定不行。

非常“10+35”或“0+45”,把课堂交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初中生在同辈群体间有攀比、竞争、显摆、展示、表现的心理诉求。通过改革课堂结构,通过三面黑板、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给激发出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独特性与否定性的缺失

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说:“整体是由其自身的差异组成的,其同一性即存在于这些差异的深刻性与独特性之中并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教育的结合力不在于相似性,而在于最高度的特殊性或独特性。学校是开放性的存在,更是独特性的存在,独特性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一项重要指标。独特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虽然“三三六”这类教学模式建立了课堂新秩序,重塑了师生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也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在共同体每个成员校的内部,所有的教师,他们无视学科差异,无视教学目标的差异,无视教学内容的差异,无视学情与自己的个性差异。

否定性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唯模式是瞻,缺少自省的意识与否定的精神。课堂教学患上了一种流行性病症――假性主体症。其症状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但是知识取向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形式上是在导学,实质上却是操作实践上奉行文本主体,学生主体只是一种表象,他们依旧没有摆脱非主体的宿命。因为学习方式的主体并不等于学习人格的主体,外在的主体并不能遮蔽内在的非主体,外学与内学并未打通,这是一种假性主体症,它充满了隐蔽性、迷惑性,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

3、其他的不足与局限性

包括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师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学生搜集学习资源的能力不足;“10+35”的时间分配方法不适合语言类课程的学习。

三、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对杜郎口教改的分析,杜郎口模式表现出了与有效教学特征高度契合的特点,体现了杜威关于学生中心论、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阶段论和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等的教育观。可以肯定,杜郎口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是新时代下新课改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有必要探讨杜郎口模式在实际推广运用中的思路。鉴于以往资料文献对该模式的推广运用多从积极性层面出发,那么,下面笔者将从其在推广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教改广度(主体对象)上讲

第一,学校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来开展课改活动。

第二,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保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第三,学校相关领导完善管理方针,实行人性化管理。

第四,唤醒学生自觉的主体意识。

(二)从教改的深度上讲

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体现与深化。教师应该在必要的时间发挥必要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在“导”,要能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启发,提升其高度和深度,引导学生不偏离教学内容,毕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其热情与创造容易偏离教学任务。

第二,学生的“动”与“思”要结合。学生需要独立思考,需要有思考的时间,不能让外在的形式化的活动冲淡了他们自己的深入思考。“动”与“思”应该结合起来,着眼于如何真正确保所有课堂效果好起来,避免只有外在的动,没有内在的思。

第三,各学科的教学方法要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身心发展特点是最基本的,其次就是自主学习的对象,即各学科。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认知特点,这决定了不同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坦,宋宝,刘吉林.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孟庆明,史庆华.我们该怎样学习杜郎口经验[J].教学管理,2007(12)

[3]D R Cruickshank et al.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P Sammons.School Effectiveness[M].Swets & Zeitiinger B.V.,Lisse,1999.

[5]WJ史密斯.时间与学校学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D Pratt.Curriculum Planning[M].Narcourt Brale Jovanovich,Inc,1994.182.

[7]闻待.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效率性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8]刘胡权,周颖.杜郎口教改的还原与祛魅[J].教学与管理,2008(8).

[9]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汪淑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0]贡如云.杜朗口模式的哲学反思[N].教育学报,第6卷,第3期2010年6月.

[11]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12]刘胡权,周颖.“杜郎口教改”的“还原”与“祛魅”[J].教学与管理,2008.8.

[13]毕景刚,韩颖.关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新思考――走出一条“辩证、发展、创新”的课程改革新路[J].教育探索,2011(8).

上一篇:一线教师的精神导师 下一篇:构建广电三网融合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