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

时间:2022-10-07 09:00:44

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产儿科协作减少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复苏效果观察 下一篇: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