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墙体拉结筋的质量控制与设置方法

时间:2022-10-07 08:23:19

框架墙体拉结筋的质量控制与设置方法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积累,对几种拉结筋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阐述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拉结筋;设置方法;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e, some tie bar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elaborated the quality control points.

Key words: tie bar; setting method;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

大量的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墙体拉结筋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其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前框架结构墙体拉结筋设置的常用方法有预埋法和后置法两大类。预埋法主要有模板打洞插筋法、预留拉结筋法、预埋粗钢筋铁件法等;后置法主要为化学植筋后置法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积累,针对几种拉结筋的施工方法提出质量控制要点。

1.预埋法

1.1 模板打洞插筋法

(1)施工方法简述

具体作法是支模时在模板上按位置开孔,采用长度约为400mm、直径为6mm或8mm的短钢筋(插筋)穿过预先在相应的位置钻出的孔。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模板时,模板顺钢筋滑出。在砌筑前,将预埋的插筋调直,再焊接规定长度的拉结筋并设置弯勾。此方法一般用于木模板砼施工工艺,设置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拆模麻烦。

(2)常见问题

①预留插筋深入砼内的锚固长度随意性较大,甚至出现严重不够现象;

②砼浇筑过程中,预留的插筋常常坠落柱中,出现漏设现象。

③钢筋预留位置与墙体砌块皮数高度不吻合,出现拉结筋根部人为弯折后进入砌体灰缝内的现象;

④模板二次使用时,前一次模板钻出的孔洞会影响下一次砼的表观质量(因层高和墙置的改变,模板钻出的孔洞往往不能重复利用)。

(3)质量控制对策及要点

①加工短插筋时,应在要求的锚固长度位置进行弯折,弯折角度小于90度。使其既能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又不宜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坠落柱中现象。少部分坠落或漏设部位可采用化学植筋后置法弥补。

②钢筋预留位置与墙体砌块皮数高度不吻合,严禁将拉结筋根部人为弯折后进入砌体灰缝内,必要时可采用化学植筋后置法重新定位设置。

③砼浇筑前,须用水泥腻子或专用塑料小垫块将模板上多于的孔洞进行封堵;

④拉结筋焊接接长时,必须保证焊缝长度,单面焊焊缝长度为10d,双面焊焊缝长度为5d。

1.2 其他拉结筋预埋法

模板打洞插筋法是早些年比较传统的施工方法,但因其具有上述缺点,下面介绍的是两种经过改进的拉结筋预埋法,值得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与推广。

(1)模板内预留法

该方法是模板打洞插筋的一种改进方法。在框架柱或墙板的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制短钢筋(长度约为400mm的插筋)按要求位置固定,顺柱长方向折弯成八字形状(弯折角<90°),在支模时再将其压紧,并使其紧贴在模板内侧。这样拆模后拉结筋即隐现或露在柱表层内,将弯折部分拉出,调直,再焊接规定长度的拉结筋。

(2)预埋粗钢筋铁件法

钢筋铁件采用长度为100~200㎜,Φ20~25㎜的粗钢筋做成“U”型,为节约钢材也可采用用Φ6~8㎜圆钢作为锚固爪件与粗钢筋头焊接(见图 1)。将预制钢筋铁件绑扎在柱头主筋外侧箍筋上并紧贴模板(可兼起柱主筋保护层垫块的作用),拆模后短钢筋即能露出,敲掉水泥浆焊接拉结筋(见图2)。

图1图2

2.后置法

2.1化学植筋后置法

(1)施工方法简述

拉结筋化学植筋后置法,其工程原理是:在已有的混凝土柱构件上根据工程拟需用的拉结筋位置,钻适当的钻孔和深度,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拉结钢筋与混凝土通过粘结达到锁键植筋作用。工艺流程为定位 钻孔 清孔 钢材除锈 锚固胶配制 植筋 固化、保护 检验。该方法相对于拉结筋预埋,具有施工方便、使用灵活定位准确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拉结筋设置的常用施工技术。

(2)常见问题

①锚固使用的化学粘合剂质量低劣;

②孔深不够,孔内的灰渣清理未净;

③锚固胶在固化时间内,成品保护不到位,造成已埋植好的钢筋被摇摆动或碰撞,影响埋植的效果,出现松动现象;

(3)质量控制对策及要点

①化学植筋的施工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

②严格审查锚固用化学粘合剂的出场合格证、型式检测报告等,并按锚固胶说明书进行配置。应优先选用生产技术较成熟的产品。

③定位时应钻孔位置,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孔深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并对照锚固胶说明书组织实施;

④钻孔完毕将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然后用毛刷、棉布将孔壁刷净,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钻孔孔内应保持干燥;清孔工作应派专人负责。孔径、孔深、清孔必须由监理、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全数进行检查验收;

⑤注投植筋胶必须均匀、饱满,锚固胶填充量应保证插入钢筋后周边有少许胶料溢出。注投锚固胶是确保后置墙体拉结筋质量的关键,监理、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应实施旁站;

⑥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锚固胶在固化时间内,应对已埋植好的钢筋要做好必要的保护工作,不得扰动钢筋,若有较大扰动必须重新植筋。

⑦化学植筋的拉结筋应进行拉拔检测,须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见证检测。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件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为每批锚件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2.2 其他拉结筋预后置法

化学植筋后置法有其较多优点,当前已在拉结筋设置中广泛使用。而膨胀螺栓连接后置法、拉结筋与柱筋焊接后置法因存在较多缺陷,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在拉结筋设置施工中不宜采用。下文将对此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阐述。

(1)膨胀螺栓连接后置法

膨胀螺栓连接后置法是在墙体砌筑前,对砼构件钻孔后将膨胀螺栓置于孔内,紧固后再与拉结筋焊接。普通的膨胀螺栓固定,由于受施工的影响较大,如成孔大小、插入深度、螺母紧固等,其本身的安全性能较低。另外螺栓的螺杆尚需与拉结筋焊接,往往由于螺杆的长度不足,其与拉筋的焊接长度严重不够,有的甚至采用点焊。膨胀螺栓固定拉结钢筋,因其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证,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工程中不宜使用。

(2)拉结筋与柱筋焊接后置法

拉结筋与柱筋焊接后置法是将框架结构的砼保护层凿除漏出原构件钢筋,然后进行拉结筋焊接连接。此方法人为造成柱筋露筋带来结构耐久性的质量缺陷;焊接时易烧伤柱筋和砼,不利于结构安全;并且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因原构件钢筋暴露不够,造成焊接质量不能保证,拉结筋与柱筋焊接后置法因其对结构产生破坏,无法保证质量,应严禁使用。

3.结语

3.1 拉结筋预埋设置法工艺简单、拉结可靠,但易出现预埋拉结钢筋漏放、偏位、错缝现象,同时模板损耗大或拆模后预埋件有时难以寻找。

3.2 拉结筋后置法定位准确,避免了预埋法常出现的偏位、错缝及寻找困难等问题,但其受植筋操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检测费用较高很难进行普查性试验检测。

3.3 膨胀螺栓连接、拉结筋与柱筋焊接两种后置法虽然施工方便、成本低廉,但因其易给工程留下较多质量隐患,在拉结筋设置施工中不宜采用或严禁使用。

3.4 框架墙体拉结筋的设置方法可有多种选择,各有利弊。具体选用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及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最终选择的方案应是切实可行、经济合理、质量可靠。

上一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间统计的北京市房价影响因素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