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1996-高一新生HBsAg携带情况分析

时间:2022-10-07 08:10:16

杭州市萧山区1996-高一新生HBsAg携带情况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512.6+2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58-02

【关键词】 肝炎,乙型;患病率;学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生活的传染病。杭州市萧山区从1996年起每年对区属普通(职业)高一新生进行HBsAg等项目的检测,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经过11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6-2006年杭州市萧山区每年入学的全部高一新生,共计84 531名。

1.2 方法 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检测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和HBsAg,2006年加测抗-HBs。总胆红素、ALT采用改良赖氏法,HBsAg、抗-HBs采用酶标法(ELISA)。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进行数据处理,趋势分析采用Cox-Staurt趋势检验。

2 结果

2.1 HBsAg阳性率及肝功能异常情况 1996-2006年萧山区普通(职业)高一新生HBsAg阳性率由12.02%降至1.45%,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肝功能异常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HBsAg携带情况比较 1996年男生HBsAg阳性率为12.94%(256/1 979),女生为10.74%(151/1 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3%(77/5 029),1.37%(74/5 399),均显著低于1996年,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 普通与职业高中新生HBsAg阳性率比较 从普通和职业高中新生HBsAg携带情况来看,除2006年外,其余10年职业高中学生阳性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见表2。

2.4 肝功能异常和抗-HBs阳性情况 肝功能异常率(总胆红素和ALT中的1项异常即视为异常)为0.41%。2006年全区高一新生抗-HBs阳性率为33.72%,其中男生为33.32%,女生为34.08%,男、女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普通高中学生阳性率(34.27%)高于职业高中(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1996年萧山区高一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提示该区当时乙肝感染情况较为严重。11年来,由于社会各界重视,学校通过健康教育、组织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等综合措施,在控制学生乙肝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1996年开始,HBsAg的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时已下降至1.45%,低于国内其他城市中学生阳性水平[2-3];但11年来学生肝功能异常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肝功能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食情况、心理因素等均会影响学生肝功能情况。王能河等[4]研究发现,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学生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HBsAg 携带和ALT异常虽有关系,但不明显,本次调查与此相符。

1996年HBsAg携带率男生高于女生,与许多研究结果[1,3,5]一致。而2006年该区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区新生HBsAg总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男、女生感染机会均等,无法体现差异。

从学生类型来看,10年来(2006年除外)的调查结果均表明,职业高中高一新生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高中,这一现象与苗进军[6]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学生入学条件和生源不同有关。普通高中入学条件较严格,学生在初中、小学时各方面表现相对较为优秀;而职业高中的生源相对来说社交范围较广,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感染机会相对较高。

2006年全区高一新生抗-HBs阳性率为33.72%,远低于广东、山东等地[1,7-8]。提示萧山区中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不高,需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同时还要加强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乙肝防治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每个学生做到从生活的每个环节着手,阻断HBV的传播,把HBV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倪莉红,杜琳,林国桢,等.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6-77.

[2] 秦玲玲,朱莲.临沂市河东区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2):1 089.

[3] 桂,陈冬娥,桂亦瑞.广东某职业院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6):14-15.

[4] 王能河,袁学文,张声进,等.某学院新生HBsAg,ALT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2):134-136.

[5] 徐瑞芬,韩珊娃.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浙江预防医学, 2006,18(12):22,24.

[6] 苗进军.广州市2116名旅游职业中学学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3):131-132.

[7] 刘艳春,张鲁杰.某高校3年间新生HBsAg和抗-HBs 的检测.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 459-1 460.

[8] 鲍泽亮.周村区部分中小学生表面抗原、抗体监测分析.职业与健康, 2004,20(11):95-96.

(收稿日期:2008-04-23)

上一篇:金华市城区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 下一篇:一起甲型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