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维度关照下的幼儿教学评价

时间:2022-10-07 07:37:43

生命维度关照下的幼儿教学评价

摘 要 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是基于生命的视角对幼儿园整体教学系统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的目的强调提升幼儿整体素质、成全幼儿个性发展,激发幼儿自主创造;评价内容注重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主体强调幼儿自身的评价地位、提升幼儿家长的评价地位、注重评价主体之间的对话;评价实施强调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 生命 幼儿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hildren Teaching Evaluation under Care of Life Dimension

FENG Jun

(Kaifeng Cuiyuan Kindergarten,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Life childhood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a process to make value judgments on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lif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 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 purposes emphasiz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ld care, chil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ake, inspire children to create autonomous; evaluate the content focus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the main emphasis on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ir children, improve child care parents evaluation status, focusing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main evaluation; evaluation diversify emphasize individualized evaluation criteria,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life; children; teaching evaluation

生命视角下的幼儿教学评价是对幼儿园整体教学系统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在整个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既是教学实施的起点,又是教学实施的终点,其可以使生命化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1 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目的

生命维度关照下的教学评价的功能定位不是鉴别或证明幼儿的发展状况,而是促进幼儿生命持续不断地发展。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秉承“以幼儿生命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幼儿个体的生命价值与需要,使幼儿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其“促进发展”的本体功能。实现幼儿教学评价功能的本体回归――促进幼儿生命和谐发展,是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

1.1 提升幼儿整体素质

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幼儿是“人”。“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体,人不但有自然肉体的生长,而且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且还有精神的提升和升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达到生命和谐的前提。幼儿的生命具有完整性,应该在幼儿教学评价过程中关照幼儿生命发展特征,呵护幼儿生命的整体性。然而,传统的幼儿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幼儿的智力因素发展,把幼儿的认知与情意割裂开来,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扭曲为单一的认知活动,割裂了幼儿生命的完整发展。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以促进幼儿生命的完整性为价值导向,不仅考虑到幼儿的智力因素发展状况,而且强调幼儿的情感、态度、思维、个性、创造力、审美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幼儿的综合和整体发展,着眼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成全幼儿个性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统一,在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传统的幼儿教学评价比较倾向于注重统一的价值取向,相对来说,忽略了生命个体的独特精神、独特想象力与创造力、独特思维与意识、独特感悟。近代以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对人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个体的个性受到压抑。马尔库塞认为,在物质和技术的压制下,人们逐渐变得只求物质和技术,而不求精神;只求科学、精准与统一,不求个性化思想。①

追求幼儿生命的个性化发展是幼儿教学评价的本然回归。由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个体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多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组合而存在,每个个体的智能都具有独特性。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且存在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因此,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生命的独特性,成全幼儿生命个性发展。

1.3 激发幼儿自主创造

生命是一个充满动态性、偶然性和流变性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个体生命的发展是“主体生命”的发展,“主体生命”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典型特征。个体生命的自主性性与创造性是生命本身具有的特征,但这些生命本身具有的特征往往是沉睡的,需要不断地唤醒与激活。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在于灵魂的“唤醒”。②

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致力于幼儿主体生命的唤醒,这种唤醒实现的状态是:让幼儿充分意识到“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不同的人”、“我能做某事”等。因此,在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应该尊重被评价者生命的主体性,理解被评价者,促使每个幼儿生命个体实现自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2 生命化幼儿园教学评价内容

2.1 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评价教学设计各个要素的组织是否以科学教学理论为依据。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设计结构的合理性?教学目标设计是否体现幼儿生命特点?教学内容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是否结合本学校的特点?

2.2 评价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考虑教学实施过程是否平衡了预设教学目标与生成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平衡了预设教学内容与生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是否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合理运用了教育机智?教学过程中是否成全了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生命特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保障了幼儿充分的自由时间?

2.3 评价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即判断幼儿教学过程结束后,幼儿生命发展状况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具体来说,幼儿得到了哪些发展。

3 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主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幼儿自身、幼儿同伴、家长等都是幼儿教学评价的主体,其表明幼儿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相应《纲要》的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1 强调幼儿自我评价地位

面对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性和不确定性,个体只有自己去规划自己的生活,个体正是通过自主的生命活动,才促成了自我生命的发展。③由此,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强调幼儿在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其他评价主体辅助幼儿完成评价。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评价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使幼儿充分有效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促使幼儿教学评价过程成为幼儿自我发展过程。

3.2 提升幼儿家长的评价地位

在“他评”的评价主体中,家长是幼儿教学评价的主要评价主体。家长是与幼儿长期接触者,家长是自己幼儿的最关注者和最了解者,因此,家长在幼儿教学评价主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将家长纳入幼儿评价主体之中是极其必要的。由此,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主张提升家长在幼儿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家长纳入幼儿教学评价主体之中,可以促进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更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幼儿教学评价活动应积极借助家长开放日、幼儿评价手册等活动或工具,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教学评价活动之中,从通过家长可了解到幼儿的更多或更真实的发展状况。

3.3 注重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生命视角下的幼儿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张评价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在生命化幼儿评价活动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是评价主体,他们都应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讨论,在协商与理解的评价氛围中,促进幼儿不断地发展与改进。

4 生命化幼儿园教学评价实施

4.1 评价标准的个性化

幼儿的个体生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只有个体化的评价标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生命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幼儿生命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呈现出了个体差异性,不同的遗传基因在不同的生命个体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形成了生命个体之间思维与个性等的差异性。

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关注幼儿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主张幼儿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性化,以成全幼儿生命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评价标准向平庸的和优秀的幼儿都敞开大门,伸向彼此合适的精神发展领域,并使其得到一定的发展。④

4.2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从幼儿教学评价活动本身复杂性的特点来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幼儿教学评价的客观要求。《纲要》指出,幼儿教学评价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幼儿教学活动及幼儿生命个体发展过程本身具有复杂性,因此,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生命化幼儿教学评价的客观要求。

注释

①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②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③ 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

④ 张小庆.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评价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上一篇: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导入探讨 下一篇: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