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7 06:46:42

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02-01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理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要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尤为重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呢?

一、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更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现实的,无疑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等。数学思维游戏有培养学生直接兴趣,即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一种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对数学的钻劲和韧劲,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正是因为游戏的趣味性很强容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旋转一节时,笔者准备了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3、5、7、9的梅花、红心、黑桃,然后把梅花、红心、黑桃的方向调向一致。让前排的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与其他同学记住这张扑克是什么,然后笔者把那张扑克旋转180度放入。因为那张扑克经旋转后与其它扑克的方向不一致,笔者自然顺利地找到了。但是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经笔者边演边解释,学生知道了:原来教师是用数学的“旋转”“欺骗”了同学们。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感觉到了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数学途径。

四、利用学生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有亲身经历,所以创设现实素材的问题情境,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

如在应用题,函数的教学中,将题的内容涉及到生产生活,环保生态,市场经营,经济核算等方面的知识,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创设:某西服进价是100元,售价是15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商店最多降价多少元出售西服?

如在代数教学中,我从报纸上摘录了一则报道:一位医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成年后的身高公式是:儿子身高是父母身高和的一半,再乘以1.08;女儿的身高是父亲身高的0.923倍加上母亲身高的和再除以2。已知父母的身高分别为a米和b米,请用代数式表示儿子和女儿的身高,并让学生用这个公式计算自己未来的身高。学生看了兴趣盎然并积极动手参与,不但学习了怎样列代数式还学会了怎样求代数式的值,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教师是引路人,在呈现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其科学性、探究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其趣味性和发展性,努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马淑华.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实践体会.(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上一篇:基于软件的计算机病毒防护分析 下一篇:嵌入式防火墙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