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代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7 04:35:53

论述现代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研究

【摘 要】从现代林业的概念内容引发出对林业特殊性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既是核心的使命也是生态功能的体现,生态文化在林业发展中有筑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林业只有经济和生态两维发展是不够的, 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第三维度―― 林业生态文化。并初步论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化;发展研究

1.林业的文化本质

林业的文化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大部分森林是人类经营的结果,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为拟人化的自然;和谐与健康的森林环境,“ 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 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古代曾有一个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漫长历史时代,即在农耕社会以前存在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二是林业同时具有产业和公益事业特征,两者共同构成了林业文化属性。考察林业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劳动的表现;从生态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表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林业都是人与森林产生联系的媒介。林业这一现代社会的概念,是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森林为对象的劳动内容、范围的极大扩展和劳动的组织性与社会性凸显的条件下产生的。劳动分工的细化导致诸多工种的产生,一个具有众多工种、分工技术和科学组织的庞大的以森林为主要对象的劳动和生产体系就这样产生了,我们称之为林业。这一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林业概念强调的是技术基础、科学组织和社会化生产,但究其本质依然是人类依托于森林的劳动集合。现代林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见林业除了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属性以外, 还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属性。

2.我国林业实践的历程与文化缺维

我国的林业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大小兴安岭和西南原始林的开发,我国林业蓬勃发展。国外森林经理学的引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中所包含的永续利用森林的理念对我国林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并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永续利用的理念最初是从木材生产永续角度提出的。尽管如此,它依然包含了较为深刻的伦理内容。首先,要实现多层面的森林经理技术(法正林、自然林等),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其次,森林的永续利用是世世代代的持续利用,即代际公平。在环境问题和森林的生态价值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年代,永续利用思想包含着这样的伦理意义对林业发展的贡献是及其巨大的。然而,这一理念并没有在林业实践中得以真正地实现。长期以来,林业处于低生产力水平的粗放经营状态,森林经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剧增。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已被淡化了的森林永续利用的理念,难以应对社会巨大需求,加上人们对森林的价值、作用的认识欠缺,使森林成为了单一的生产资源,森林的生态价值、文化意义被彻底抛弃,林业被认为是单纯的企业。永续利用的理念也在实践的层面彻底消失了,只停留在林业大专院校的教科书中。这种状况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致使我国大部分天然林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大兴安岭的可采资源几近枯竭。

3.现代林业的三维发展与林业生态文化

3.1林业的三维发展

“一般认为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大木头主义风行的时期,我国林业只有林业经济一维发展, 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极大破坏。最近,林业建设注重生态和经济两维发展,林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两维发展依然是不稳定的, 是缺维的。这种缺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因此,林业必须有三维和谐发展,即经济、生态、文化三者不可或缺。这里利用立体坐标系对三维发展做一形象描述。产业是一维( x坐标),生态是二维(y坐标)文化是三维(z坐标),三者构成林业发展的三维立体坐标系。只有产业,是一维发展,显然是不健全的; 有了生态以后是二维发展,犹如平面而不是立体,依然不全面; 只有加入文化坐标以后,三维立体的林业协调发展才是和谐林业。

3.2林业生态文化

林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仅有产业和生态是不够的,林业也同样存在着《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所论及的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可持续经营是一种重点从技术、经济角度上的经营技术体系,那么从文化角度上来经营森林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们相互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科学经营系统”。显然,林业还应该有社会科学,即林业生态文化发展模式, 与技术模式、 生态模式和空间布局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林业的和谐发展模式, 我们不妨称之为“ 现代林业发展的方程式” 。

3.3林业生态文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恩格斯曾经深刻地说明:“人类即使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只是具有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 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其必要前提是人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规律,因为人类要做自然界的真正主人,其先决条件是做社会的真正主人。”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恩格斯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我们认为,林业生态文化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林业发展中的人的问题。林业生态文化是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的协调剂, 是林业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及林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催化剂。

林业生态文化的提出完善了林业发展的坐标系,为林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是林业发展的标志, 文化是林业发展的保障。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林业和谐发展。

3.4林业生态文化的任务、目的

首先是确立林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其二是率先在全行业实行绿色政绩观和环境价值观,为全国生态建设树立表率。其三是重塑林业伦理和森林意识:加强对森林综合价值的再认识,倡导人对森林的伦理关怀;树立绿色家园意识和森林审美意识。其四是继承传统森林文化,发展林业生态文化。大力促进林业生态文化创作,创造健康、良好的林业文化氛围。其五是强化林业自身的人文关怀,提高林区人、林业劳动者的生活、文化水平。其六是改善林业的行业形象,提高行业地位。

4.结语

随着对林业本质认识的深入, 林业生态文化就必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保障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士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3.

[2]张永利现代林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5.

上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护理 下一篇:周边有建筑存在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