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时间:2022-10-07 03:32:05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许多语文教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众多的语文教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践这种理念。我认为要使“小组讨论”产生“效益”,必须从以下六点入手。

一、深入了解、精心搭配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小组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在组建时,教师不宜仓促行事,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能力、爱好、成绩等)。并依此给他(她)一个综合分,然后再根据互补的原则(还要兼顾男女的搭配)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一般说来以每组4至6人为宜。当然在做这件事时,我们既要按规则严格去做,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二、严格分工、明确职责

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要使它高效地运转起来,就必须有合理的分工,使他们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一个4人组成的小组为例:我一般要设“组长”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让“情报员”进行资料或信息的搜集、整理,由“记录员”把重要内容保存下来,“发言员”则负责对外宣布观点或成果。当然,这些职位不能定死了,应当灵活地进行周期性的轮换。这样,既能给学生新鲜感,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知、有欲、有求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感受。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免不了要碰撞的,有碰撞才会激起思维的浪花,才会进步。

我在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学生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愚公移山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件近乎愚蠢的事了,为什么还要向他学习呢?

我当初在备课时,没考虑到学生有这么强烈的疑惑,只是想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堂小结的内容用几句话带过,看来形势跟我事先预料的有偏差,怎么办?我顺势提出建议:小组讨论愚公移山的利弊。讨论进行得很激烈。有一半的人认为愚公值得赞扬。另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赞扬。还有几个学生有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愚公移山虽苦虽累,但为己利人,是一件好事;反对者觉得愚公移山耗时耗力,害己害孙,不若搬迁,图个省事;有不同看法的学生认为应辩证地看待这件事……在这样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体验自然就深刻了。

其实,这种碰撞就是语文教师送给小组最好的礼物。小组讨论会因碰撞而活跃,会因碰撞而精彩,会因碰撞而进步!我们要善于捕捉碰撞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善于留白、鼓励创新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把握一个度,有些问题要讲深讲透,而有些问题则只需点到为止。我们应该在正确估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放开,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在上《醉翁亭记》时向学生介绍了“对比阅读”法。我简单分析了文章的内容,然后要求小组自选篇目进行“对比阅读”(课内外均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组找《小石潭记》,有的组找《与朱元思书》,有的组找《岳阳楼记》……而且分工明确:他们从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其异同点。在这中间,我只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几乎每个小组都有一篇“研究成果”。我征求大家意见,进行筛选,挑出最好的几篇进行展示,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五、读演结合、调节气氛

我们有时可以针对某些文章的特点适当转变教学形式,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这样的文章时,完全可以将其改写成剧本,由小组去演。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是戏剧篇目,更可由小组去演。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倦感,又能满足现代学生的表演欲,于快乐之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六、阶段小结、及时反馈

“小组讨论”既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就要周期性地对它进行测评,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更正。在小结和反馈时,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自评收获和不足(自我反省);

2、寻找解决办法(师生互动);

3、测试所学知识掌握效果(目标测试);

4、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加强交流)。

然后,依据这些方面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节。

以上是我关于“小组讨论”的几点肤浅的看法,这种教学模式看似简单,实则繁复,是一门需要不断深入实践、探索的艺术。

上一篇: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过“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