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

时间:2022-10-07 03:15:36

浅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

学生在中学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长身体的最佳阶段,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会发生迅速变化,同时又是自控能力比较差的时期,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师生相互了解,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主动参与体育教学。

一、学会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要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既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让他们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还要精炼,切入点要准确,犹如磁铁,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点燃他们创新的思维。如:在教学篮球胸前传接球动作时,我首先出示姚明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姚明”,“谁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打篮球”,“对”,“他球打得怎么样啊?”“特棒”,“你们想成为篮球明星吗?”“想”,“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你们愿意学吗?”“愿意”。这节课学生兴趣特别高,学习效果特好。从这节课中我感觉到,只要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思维活跃了兴趣就浓了,兴趣浓了积极性就高了,学习的效果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二、消除心理障碍

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学生心理受到压抑,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怕受到老师的批评等等。如何消除这一心理因素呢?这就需要老师努力,课堂上,必须建立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其次,还需要激发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高峰期的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加之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不完善,因此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的倾向或产生自卑感。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潜移默化地利用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不断战胜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唤醒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懈地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这种熏陶和感染主要通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主体氛围来实现。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认识和情绪状态是唤醒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意识的关键,这就需要运用探究教学和创新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当主角,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潜能,挖掘他们对知识和活动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以及成功的内在愉悦感,达到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目的。

三、体育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传统体育教学中长期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自信心,导致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与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体育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与价值,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平等交往将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互动互惠的教学交往意味着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四、改变教师思想观念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我们比较早地开始了以新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主要从教师观念和新课程实施的操作两个层面加强培训和指导。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竞技体育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使得教师几乎每堂课都在向学生讲解示范,传授动作技能技术,学生被动接受,毫无快乐可言,导致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厌倦。实际上,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所限,他们喜欢体育往往不是要为了掌握某种技术,更是因为对某种运动项目的兴趣,为了和同伴“玩”。

总之,新课程给教师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上一篇: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悟性的思索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