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10-07 02:32:27

对话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对话教学法主张在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在班级全体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促进教育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新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功能的改进,初中生物学习已经由知识记忆向知识能力转化,而这个过程需要展开关于知识点的讨论,关于知识运用的交流,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对话教学法为指导不断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对话教学法 有效运用

一、对话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知识的外化现象,通过语言传授教材知识,通过师生对话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在传统教育课堂教学中并不缺少对话,而是缺少一种平等互动的对话,缺少的是师生、生生间的平等交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话常常异化为教师的问答,教师以“是吗”,“对吗”的方式主导学生的思维,通过对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学生的忽视保持知识的固定性和教学的有序性,同时从对话内容看,也限制在一些简单的材料归纳及知识回忆中,关于新知识的探索则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

对话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理念。对话教学法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记忆或者说书本知识的一种简单复制,在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等储存信息工具的支持下,学习已经由知识记忆的丰富性向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化,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展开关于知识的交流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关于知识的灵活理解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运用能力及学习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对话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对话教学指以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基本形式,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对话教学在师生关系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上呈现差异,教师具有指导作用,而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展示的观点,耐心解答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疑问,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对以成绩为标注区别对待学生,以及在班级教学中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失语现象进行坚决批判;第二,对话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目前初中化学教材是在综合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具体到不同的地方文化、不同班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在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实践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外资料的补充上都呈现出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建立开放性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的发展动态不断调整课堂教学,且不能按照教案刻板进行;第三,对话教学是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对话教学不同于形式化提问,不同于师生和生生间的闲谈。对话是以一定目标为指导的。例如,在重难点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小组间成员交流和辩论的方式,以小组整体信息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自主建构,这里的目标指导就是理解教学重点内容,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聊天及在课下师生之间关于生活的随意交流则不是对话教学的内容。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发挥教学双主体的作用。

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对话教学的构建过程中只有正确发挥二者的作用,才能促进对话教学良好有序地进行。首先,学生是对话教学的主体。对话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内涵的真实理解和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需要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主动解决新知识的疑难,学会构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链接,学生主动搜寻相关资料,自主分析问题。例如,《生物圈》对于初次接触生物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是抽象的,这时教师展开对话学习,以地球仪为道具,讨论生物圈的范围,并试着给生物圈下定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对生物圈的概念认识呈现循序渐进的特征,通过自己给生物圈下定义更是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提升,同时在生物圈生物生存基本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通过积极搜集资料代表不同星球的动植物呈现它们的生活状况,剖析动植物生存对食物、水、氧气及二氧化碳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获取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我分析,这种知识的学习显然是灵活的。其次,教师是对话教学开展的指导者。例如,在上述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太空画面”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而这正是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教学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往往缺乏对生物知识学习的感性认识,以搜集资料展开的对话教学必然遇到诸多困难,如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讨论,很多学生随意说、随意猜,缺乏一定的思考逻辑,这时教师通过和小组学生的对话,为学生提供思路,同时对话内容的选择、对话教学的形式等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和引导,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联系生活,为对话教学的开展提供源泉。

为了保证知识学习的高效性,目前学科知识是从生活中高度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学科知识的这种形成特征使得生物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成为脱离生活经验的一种知识记忆的训练。生物课堂的开展是以理解生物知识的内涵促进生物知识的机械运用为目标的,通过问题的解答衡量学生的生物水平,而这种刻苦钻研知识机械运用的学习方式,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接受完生物知识后,百分之九十以上还给了老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开展需要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在促进学生理解基本生命现象及促进学生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个课题是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每天都从不同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保持生命机体的健康成长。这时,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将上课前三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进行统计,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五种食物带入课堂进行探究,通过对话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不同物质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营养需求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并分别学习,通过练习实际认识不同物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如人们在劳累出现低血糖现象晕倒时通常会注射葡萄糖,而葡萄糖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糖类;高原地区的人们多以牛羊肉为主,这是因为脂肪可以御寒,而牛羊肉含有丰富的脂肪;分别了解不同维生素对人体的影响,缺乏相应的维生素会出现的相应症状等。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生物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对话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对话教学的开展充满乐趣,也使教学更有效。

另外,结合化学知识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是对话教学开展的重要方式。对话教学在理论上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在能力上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更广泛地对话,是对话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庄传永.初中生物课对话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学苑教育,2012,19:83.

[2]张传燧.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比较文化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06:62-66.

[3]王玉凤.开放式问题对话教学法初探[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72-73.

上一篇:基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