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

时间:2022-10-07 02:03:0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

现阶段,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关系不断向买方市场转移,导致目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效解决通才教育与社会对专才需求的矛盾、学生有专业无专长的尴尬境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唯一途径。因而,近年来,各高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而如何更好的促进方案的落实,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建设,需要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鉴,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规范化,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持续化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通过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1]。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干模块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干部管的共同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人为因素,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等;硬件环境因素,如教学条件、设备,实验仪器等;管理因素,包括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系部等的多重管理。所以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主干模块应包括: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估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1,2]。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制定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前提。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内部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指挥和协调各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准确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的收集是多渠道的,可以来自于督导组信息、学生信息员、同行之间,同时也是多方式的,如开展教学检查、听课、评教等活动,应建立由学校教学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实施,专职人员负责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多方采集教学信息,实时掌握教学动态,为教学评价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同行评价、部门评价等,每一项评价根据不同的准则设计打分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采集的各项教学信息进行汇总,科学分析,以掌握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不断改善。

(四)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领导干部、督导组听课、课堂测评、问卷调查、教学检查等形式,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站实行网上评教,将评价结果客观、快速上传下达,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以调控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五)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学年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以形成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校风建设[3]

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划,不得擅自更改和随意删减,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提高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第二课堂。授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多方式、开放式的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教学、学风建设。良好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是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对于学生学风,我们从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学风建设,常抓不懈。

(二)各部门分工合作,多重保障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局面的出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只由学校或院系某一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力所不能及的,必须整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实行校、院多级管理。院系是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作用,督导组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监控。

(三)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实行常规教学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通过教学职能部门、校级教学督导组、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员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共同讨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途径,全方位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应实行常规教学检查。建立听课制度与检查制度,同教研室教师定期听课教研,领导干部、督导组不定期随堂听课,检查教学秩序、备课授课状况、教学文件等执行情况。此外,做好重点时间段的监控,如学期初的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学期末的考风考纪状况等,做到事前布置、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监控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成败。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首先,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与时俱进,实验教学内容要不断改革,如实行“项目化实习”,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及设计中,从项目选题、到方案的选择、实施、评价,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这种方式针对性更强,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安排实验教学环节时,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率;第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应改革以往灌输式的指导方式,通过引导和启发式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4]: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应加强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的好坏影响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系部有专人负责监督,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行课程的教授、博士负责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实验课程教授、博士负责制,每门课程以教授、博士为核心,形成一个教学团队,其成员包括该课程的各主讲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在教授、博士的指导下完成,这将有助于实验教学工作的监管,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应建立一支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组成。此外,还需要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

制定科学、合理实验实践考核方式。我们应制定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把实验操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实验预习准备、实验过程、仪器操作使用、实验技能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五个部分来考核,每个实验项目都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与时俱进,需要紧扣时代、市场的需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依据,是确保按照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体系必要而紧迫。

参考文献

[1]董墨菲,李明,陈娜,王击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171-172.

[2]刘金玲.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人才,2011(7):270-271.

[3]程斌,谢永安,聂锐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与措施[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4):89-92.

[4]张俊华,赵长山,樊东.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植保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44-46.

上一篇:民办高校与企业群联盟实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 下一篇:基于中关村西区的停车诱导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