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风琴教学的隐性分层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07 02:00:09

小学口风琴教学的隐性分层设计研究

口风琴作为特色乐器在许多学校中普及,由于课堂学生人数多、差异大等原因,导致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口风琴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是很多教师的选择。

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一种“隐性分层教学”,即在内心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发展组、提高组和基础组,把分层教学的重点放在口风琴教学的分层设计与实施中,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健康发展。以下按教学过程分步骤介绍。

一、听音部分的分层活动设计

1.回声游戏

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地熟悉键盘,笔者设计了回声游戏。该游戏可以师生合作,也可以生生合作。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掌握了“1、2、3、4、5”五个音后,笔者围绕“XX X”的节奏型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发展组:听辨一遍就能在键盘上找到各音的位置并且用连贯的气息吹奏。

提高组:听辨两遍能够在键盘上找到各音的位置并且用连贯的气息吹奏。

基础组:听辨三遍或多遍后能够在键盘上找到各音的位置并且吹奏。

在多遍单声部吹奏游戏后,可以发展为四声部听音合奏。教师围绕“XX X”的节奏型吹出任意组合的旋律并且保持尾音,发展组的学生是第一回声并保持尾音,提高组是第二回声并保持尾音,基础组是第三回声。四个层次犹如四个声部的演绎。

2.旋律跟奏

旋律跟奏就是指教师模奏一句,学生跟奏一句,这是器乐教学开始阶段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母鸡叫咯咯》一课中,笔者将发展组和部分提高组的学生归为A组,其他学生为B组,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A组:看曲谱跟教师吹奏高声部,并能够用平稳的气息两小节换一次气。

B组:看曲谱跟教师吹奏低声部,能够用平稳的气息两小节换一次气。

教师分小节吹奏一次低声部,学生跟奏。接着教师两小节吹奏一次高声部,学生跟奏,在高低声部能够熟练地吹奏之后,师生合奏。

分组练习:

师生合奏:

二、乐曲部分的分层活动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都渴望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作为个体展示的办法就是吹奏一首完整的歌(乐)曲,所以在课堂器乐教学中进行歌(乐)曲的学习是学生所喜欢的,更是课堂器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1.全曲吹奏和部分吹奏

由于课堂的限制,三个组别必须同时学习同一首歌(乐)曲,给定目标,各组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在既定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更高一层要求,不断超越自我。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中,笔者设计的目标如下。

发展组:能够熟练地吹奏整首曲子,并且对B段进行加花吹奏。

提高组:能够吹奏整首曲子,保持气息的平稳。

基础组:能够吹奏A段曲子,保持气息的平稳。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A段后,就迫不及待地学习B段,除了指法上不够严谨外,整个三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整首歌曲的吹奏,发展组的学生甚至能够吹奏相对简单的变化。

2.首调吹法和固定调吹法

口风琴属于键盘乐器,教学中适用五线谱版教材。但是我校现在使用的是简谱版教材,视唱时也都是用首调唱法演唱,但是口风琴的记谱则是运用固定调的五线谱记谱,对于只在音乐课堂上接受口风琴学习的学生和对口风琴兴趣不浓的学生来说,遇到转调就会混淆音名和指法。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采用首调和固定调不同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歌曲《欢乐颂》一课中,笔者的教学目标如下。

A组:能够用C大调和F大调吹奏乐曲,并且用平稳的气息四小节换一次气。

B组:能够用C大调吹奏乐曲,并在A组吹奏F大调时,吹奏“1 5 3 5”的音型为A组伴奏。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首调唱名进行学习,在大部分学生学会之后,教师用F大调范奏,讲解首调各唱名用F大调吹奏时在键盘上的位置。A组学会用C大调吹奏后进行转调演绎,B组学生只要吹奏F大调的“1 5 3 5”音型为A组伴奏即可。

三、合奏部分的分层活动设计

1.教师自编的合奏曲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基本的编配能力。教材中的许多歌曲教师都可以将其进行简单编配,成为一首首合奏曲。

例如,二年级歌曲《乃哟乃》,全曲由三个音“1、3、5”组成,教材上是D大调的歌曲,在口风琴学习中采用C大调进行吹奏,笔者对其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发展组:在键盘上熟悉“1、3、5”三个音,并且能够用平稳的气息每一小节换一次气。

提高组:能够用正确的手形演奏“1 3 5”,并且能够用平稳的气息每一小节换一次气。

基础组:能够用正确的手形演奏“1-”、“5-”,并且能够用稳定的气息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2.书本已有的合奏曲

教材中虽然没有系统的口风琴教学课程,但是为许多歌曲都配了口风琴伴奏,如第五册《噢!苏珊娜》、《捉迷藏》、《一只鸟仔》;第六册《摇船调》、《甜甜的秘密》;第七册《摇篮曲》等。由于这些伴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将此教学环节忽略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以教学中可将部分伴奏进行改编。

如第六册第七课《甜甜的秘密》,笔者就将原有的伴奏谱改写成和声伴奏和旋律伴奏两部分,化解了原有指法的难度。发展组和提高组的部分学生吹奏旋律伴奏,其余学生吹奏和声伴奏。

分课教学中的分层设计有效解决了口风琴器乐教学中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的难题,促进了学生的学琴积极性,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适合自身能力的发展。

黄丽君 浙江省建德市明镜小学

上一篇:让歌声更美妙 下一篇: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