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更美妙

时间:2022-09-04 11:13:37

唱歌是音乐化了的语言,也是最容易表达情感的音乐方式。唱歌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形式。但纵观普通小学唱歌课,部分教师的唱歌教学仅止步于“唱会歌”这一基本要求上,教师没有提出演唱要求,没有为学生的演唱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只让学生跟着音乐一遍遍地学唱,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在技能上有所提高,反而对唱歌课产生了厌烦情绪。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与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内心音高

概念唱准歌曲

良好的音准是歌唱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概念,依赖于对某种音程感的正确意识和记忆,绝非仅以钢琴为依据和标准,教师需要懂得,一味地随琴歌唱会使学生过度依赖钢琴这把“拐杖”,一旦离开琴就越唱越低或者跑调。因此,要尽早帮助学生建立标准音“la”的音高概念,在音乐课上持续不断地感受、演唱标准音“la”的音高,直至无需任何乐器帮助张嘴就能唱准,并建议尽早地进入音程的练习,如“C―G”纯五度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注意聆听钢琴弹出的和声持续时的音响,先有听觉,再练习音准。学生在练习时要直接寻找音高,而不是用大调音阶爬行慢慢找音。例如,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一个声部“C―G”,另一声部唱“G―C”,两声部同时演唱,注意对学生耳朵的训练。当然,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反复、持续并长期地在课堂中做必要的练习。

二、引导学生用恰当的

音色演绎歌曲

“弱声高位”、“自然的声音”是我们对于学生唱歌的普遍要求。学生在歌唱中有了“弱声高位”的状态,也就有了可控制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才可以生成,这是唱好歌的必须条件。有了良好的音色,教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不同情感的歌曲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比如,《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要用有控制的柔美音色来演唱;而《过新年》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活泼,那就需要用明亮的声音来表现;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表现了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勃勃生机,则需要明朗的歌声来衬托。还有的歌曲有角色的变化,如能模仿不同的角色带来的不同音色,则会增强学生对歌唱的兴趣。比如《唢呐配喇叭》一课,可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模仿中增进演唱的乐趣。推而广之,教师如能对不同风格和不同情绪的歌曲之音色运用把握自如,学生的歌唱技能自会进步明显。

三、引导学生用恰当的

速度和力度演绎歌曲

速度和力度对音乐的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某首歌曲总体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中间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应该怎样变?怎样保证速度(或力度)的准确性?这首歌曲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

例如,“人音版”第十册《小鸟小鸟》。这是一首拍子的歌曲,第一部分为主歌部分,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歌曲更加跳跃活泼、轻盈而富有韵律,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童趣,速度应该为中速稍快。根据旋律的跳动感和音区的位置,演唱时的力度应该为第1、2小节及第3小节前五拍以中弱的力度较合适;从第3小节最后一拍开始,随着旋律的行进,有一小节的渐强;第5小节开始渐弱,以便进入与第一句重复的乐句。

第二部分(副歌部分)两个声部运用三度叠置的效果,采用衬词“啦”,表现小鸟在春天、在大自然中自由歌唱、翱翔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和春天的喜爱。旋律一开始以六度大跳向上扬起,出现全曲最高音,用中强的力度表现小鸟振翅高飞的情景。

再如,“人音版”第四册的《大鹿》。全曲仅有三句,课中已标明了速度为:中速稍快。但为了使歌曲更富有戏剧性,我们可以将之调整为:第一句前四小节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来表现大鹿在房间内的悠闲自得的神情;后四小节在中速稍慢的基础上做慢起渐快的处理,表现出慌张的兔子由远而近飞奔前来求助的情景;后两句采用课中标明的速度中速稍快,表现大鹿和兔子齐心度过了危险;反复后的最后两小节做渐慢表示危险已经过去。如此一来,一部音乐情景剧跃然于眼前,学生在演唱时十分尽兴。但必须注意的是,短小的歌曲一般不做速度的变化处理,并且在做任何处理时均要尊重原作品的要求,而《大鹿》的处理仅是个特例。

四、引导学生合理建立

声部间的均衡

合唱是小学唱歌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合唱课中,我们要建立声部的均衡。这里的“均衡”,并非仅指声部间人数的均衡,更是音色的均衡,即声部中的“主角”、“配角”等不同“角色”之间合理而巧妙地转换。例如,合唱曲《田野在召唤》的第1至10小节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时的脚步声,这时第二声部的演唱应该是轻巧的、给人时隐时现的感觉,应是处在“配角”的位置;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曲中的四度跳进及旋律逐渐向上推进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了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愉快的心情;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3”,情绪高涨,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尽情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里虽然第二声部还是唱“配角”,但是要配合第一声部的情绪,在音色与力度上都要及时进行转换,使两个声部音量均衡,达到和谐。所以,在合唱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好“让路”的技巧。

五、引导学生正确

进行“咬文嚼字”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唱歌发声的基础,也是“腔圆”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个母音在音色上都有其各自的特性,运用母音“u”能够较有效地解决声音统一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母音“u”的感觉来歌唱,能有效避免声音的“尖、挤、卡”等问题。此外,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处理。

例如,三年级歌曲《钟声叮叮当》。歌词均为“叮当”,但是第一声部的歌词是描述性的,很抒情,形象地勾勒了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的情景;而第二声部的“叮当”则是模拟钟发出来的声音,所以两者间的咬字吐字并不一样。第一声部吐字时要在时值唱足后归韵;而第二声部的咬字则应加上一些气声,还要强调“-ng”的发音,声母后马上归韵,突出鼻腔共鸣,如此才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钟声。

六、引导学生正确识读

歌曲中的表情记号

作曲家会适当运用一些表情记号,决不可忽略它们。往往在一首曲子中看似作曲家不经意的一点提示,但风格特点就此显现。例如,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第二小节下滑音的使用,就突显了歌曲幽默、活泼的基调;变化音的使用,突出了新疆的音乐风格;重音记号的出现,表现了少年阿凡提对自然环境破坏者的愤怒和内心所散发出来的坚定的正义感。正确识读这些表情记号,就能引导学生更正确地把握歌曲,促进学生歌唱情感的激发。

七、引导学生关注乐曲

中的节拍点

乐曲的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是对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循环出现的强弱拍,则对他们建立稳定的律动感和富有韵律的音乐感有莫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乐曲中的节拍点,既获得审美体验,又能在音乐技能上有所提高。例如,三年级下册《全都认识我》感受节拍环节――

师:春风中,小花小草在快乐地成长。老师走到哪位小朋友面前,那位小朋友就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变做小草或者小花,在音乐中一起成长。(律动动作设计:在歌曲每小节的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后面做小草生长动作,有休止符的小节第一拍做花朵动作)

“随着音乐的流淌,老师穿梭于课堂之中,而我们看到的是课堂上如春天般的气息和活力:株株小草呈波浪式地生长,朵朵小花合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欣然开放,如同歌曲中的情景再现一般。细细品味这样的律动设计,我们会意识到,这样的节拍体验活动是根据歌曲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它牢牢抓住了歌曲特点。看似表现小草的生长,实质上感受到的是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看似表现花朵的绽放,同时也体会到了休止符的音乐表现力。通过这样的律动体验,学生的课堂角色也立刻转变成了音乐的表演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知了音乐作品的整体旋律特点和美好的音乐意境。”(金希《评项雅丽老师的唱歌课》)

八、引导学生寻找情感

激发的最高点

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了解我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找出情感激发的最高点。每首歌曲都会有抒发感情的“热点”,也就是歌曲的高潮,此时旋律的最高音也会随着情感的激发而在此处出现,教师要及时引导。例如,四年级下册歌曲《冬夜静悄悄》――

师:同学们,从歌曲的演唱中,我们感觉出了冬夜的静,山路的峭。冬夜很冷,但是“我”的心却激情澎湃,更是从心底觉得暖洋洋,谁能说说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寒冷的冬夜,老师不顾天气恶劣、山高路远来探望我们,令人非常感动,心里感觉暖洋洋的。

师:你们觉得哪个部分更能唱出“我”的这份情感?

生:歌曲的第二部分。这里还运用了合唱的形式,唱出了老师和我们的深情厚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来唱一唱,唱出“我”心中的这份温暖、激动。(全体演唱)

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有激情。再来看看,旋律赋予我们如此激情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全曲的旋律最高音在哪里?

生:老师,就在这部分,第一个音就是最高音。这个音还在反复地出现,显出了“我”的心潮澎湃,这是全曲的高潮,所以最能抒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师生再次饱含深情地演唱)

寻找情感的激发点更容易使学生找到与音乐的共鸣,使“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体现在学生的歌声中,这是我们唱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九、正确运用指挥手势预示

情感的激发

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指挥运用简洁明了的手势,向队员们预示音乐的强弱、快慢;提示呼吸的气口;预示乐曲的意境情感、提示音准和声音要求等。一位音乐老师,如果能够把合唱指挥准确地运用于课堂之中,将使唱歌课更有深度,韵味十足。

自然,让学生唱好歌的策略还有许多,如教师首先要厘清歌曲的基本情绪,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学会寻找音乐与语言的联系,探寻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等等。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小学音乐唱歌课堂“唱好歌”的目标有效达成。

项雅丽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上一篇:音乐教学难点辨析 下一篇:小学口风琴教学的隐性分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