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物流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分析

时间:2022-10-07 01:48:14

中国第三方物流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分析

摘要:物流是随着生产、消费、流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最开始,它来源于商品的流通环节,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的内容、功能与物流活动的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方物流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约束当事人,是提供专业化物流渠道的中间人。在一定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为其他企业提供某些方面或全部的物流服务。但高额的交易成本是物流交易过程中造成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主要是从第三方物流交易的教义性质出发,对制约中国第三方物流交易的交易成本因素分析。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交易成本;物流契约

一、第三方物流含义

第三方物流英文全称是third party logistics,是一位欧美学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简称3PL。这一学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了这一定律,也第一次提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这个词汇。现在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很多的解释,但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角度界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的实际供给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约向第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是实物交易之外的第三方)。

(2)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客户达成物流服务交易的形式界定:第三方物流又常称为合同物流、契约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按合同在特定时间内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客户是基于合同的长期合作)。

(3)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范围界定: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全部物流业务服务的一站式、一体化综合物流(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的是全程物流服务)。

2001年中国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二、第三方物流交易的交易性质

我们可以从物流服务或物流产品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三方物流交易的交易性质。

(1)物流的资产专用性

为了一些特定的物流服务和产品的交易需要,物流交易的双方持久性的投资被称为物流的资产专用性。在物流的行业里,这种专用性投资包括了由威廉姆森定义的五类专用性投资。

① 使用场所的固定性,如为了提供物流服务或物流产品而设立的物流网络,以及建设的仓库场所等;

② 有形资产专用性,如为物流需求方所设计的专门的运输工具、专门的库房、以及专门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③ 人力资本专用性,如专门为特定的客户设置的物流管理部门、招聘的专门的物流人员等;

④ 奉献性资产,如按照客户的需求而专门设置的事故交涉机制、事故处理手段、信息沟通的方式等;

⑤ 品牌的专用性,如物流提供方通常为了满足需求方的物流需求,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认证,只有获得了某种认证,才能为某个特殊领域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2)物流的不确定性

随着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提供商进入到这个市场,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物流的领域出现了很多的变故,面对越来越不稳定的市场就要有着反应快速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在这样不稳定的社会里物流行业才可以生存,也是因为这样,物流领域的不稳定性,要求物流的提供方针对这些变数能够迅速的作出反应,以适应物流需求方的需要。

(3)物流的交易频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物流交易的批量,才能弄清楚什么是物流交易的频率。供应方按照交易的数量把物流服务供给给所需方,这就是物流的交易批量。物流的交易批量分为大小两个批量。交易的大批量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载体是大宗的工商企业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交易的小批量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载体为轻小型物品,如生活用品、信函、快件、包裹、个性化商品等。

目前,多批次、小批量已经成为物流交易的一个重要特征,多批次、小批量也决定了物流交易高频率的特征。

三、制约中国第三方物流交易的交易成本因素分析

(1)物流契约的不完全性

因为物流交易的外在环境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信息也是不对称和不完备的,人又是具有有限理性的,在交易的时候,这些不会被契约的当事人和仲裁者发现,这就成为了不完全契约。

物流契约的不完全性会带来两类结果。

第一种结果就是:物流需求方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的货物损坏,物流交易的双方就会因此而产生矛盾,如果是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未能按合同要求而导致的货物损坏,双方的矛盾势必会更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可能会了解到客户的一些商业秘密,当客户商业秘密泄露时,双方势必会因此而产生纠纷;第三方物流企业按要求完成服务后,客户以各种理由推迟或延迟付款,双方势必会因此而产生纠纷;第三方物流企业找到更为合适的客户后,单方毁约,双方势必会因此而产生纠纷等。

第二类后果如:因国家某些政策有变化,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成本发生了变化,而原有的收费标准却保持不变;因物流服务国家标准的改变,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成本发生了变化,而原有的收费标准却保持不变;因新的物流技术的出现,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成本有了一定的改变,而原有的收费标准却没有改变;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的特殊需要而购置了专用性资产,客户企业却以专用性资产 “套牢”等“要挟”行为;客户产品因更新升级而发生大的变动后,仍按原收费标准执行;物价变动使得原收费标准不再合理。

(2)物流专用性投资不足

在有物流资产专用性投资交易中,一但双方的交易中断,则这种物流专用性投资就会失去其大部分的价值,为了维持这种含有物流资产专用性投资的交易,交易的主体就会想方设法的来保护这类交易,维持这类交易继续进行。

现在,面对物流专用性投资的交易,中国做出了很多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比如定金价格的执行,预订价格的模式等,这样就需要使用物流服务的人交押一部分的资金,就拥有了对“剩余”的索取权,因而物流需求方就会产生投入物流专用性资产的积极性。而由于物流需求方对这种专用性投资拥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为了获取更多的可用准租金,物流需求方会利用这种专用性投资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的“捆绑”效应,以“解约”相威胁,迫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不利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这个时候,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会对“租金”有一定的想法。由于对“剩余”不具有索取权,得到的是既定的契约收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扩大可占用准租金的份额,就有强烈的动机去关闭一部分物流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想方设法的把投资金额降低,实行这种手段十分的简单而且不会被轻易发现,更会得到很多利益。所以,对“剩余”无索取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中“偷懒”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基于这种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更愿意投资于通用性的而非专用性的物流资产,而物流需求方则希望其更多地投资于专用性而非通用性资产。

(3)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缺失

信任是物流经济活动中的一大问题。信用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信任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需要使用物流服务的人对物流公司运用的价格是否合理,提供的服务是否到位有些不信任,第二是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一定的信任之后才会大量的使用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与此同时物流需求方还会选择多家而非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降低物流的外包风险。所以,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物流需求者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仅次于物流运营经验的第二重要的标准。

综上所述,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正常物流交易的交易成本,为了促进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就有必要选择一种合理的交易模式来解决。

上一篇:从新西兰养狗制度谈成都市犬只管理政策的建议 下一篇: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