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来的活雷锋

时间:2022-10-07 01:28:12

语文课上了已经快半堂了,老师正讲得来劲,赵根柱才姗姗来迟,在门外咚咚咚一阵乱敲。老师让他进来后,他闷着头就往里走。老师说:“请你站住,说清楚为什么迟到再回座位不迟。”

赵根柱就站住了,说:“我上菜去了。”

老师不解地问:“大清早的,上什么菜?你在饭馆打工吗?”

赵根柱的同桌李勇赶紧说:“他不是在饭馆上菜,是去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蔬菜,他们东北人就叫‘上菜’。他爸是东北来的,天天摆摊卖菜。”

老师点了点头:“东北人,还姓赵,这么说你是赵本山的本家喽。”

赵根柱说:“我和赵本山没关系,他是辽宁铁岭人,俺是黑龙江鹤北那疙的人,离着上千里地呢。”

老师笑笑说:“不管怎么样,说是东北老乡总没错。鹤北‘那疙’我知道,离萝北农场不远。当年我下乡时就去的萝北农场。过年过节就吃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平时吃大葱蘸大酱、高梁米大 子。没错吧?”

老师故意学赵根柱的“那疙”,逗得同学们嘻嘻直笑。赵根柱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那啥,现在人家不老吃大葱蘸大酱、高梁米大 子了,那是在早。”

赵根柱的满口东北方言使大家笑得更欢了。

老师很快收住了笑,正色道:“从黑龙江到华北,背井离乡几千里地来混碗饭吃,也不容易。以后再帮你爸‘上菜’时尽量早些,不要耽误上课。书念不好,也对不起你爸。好了,我不多说你了,快回座位上课吧。”

赵根柱开始听课听得挺入神,可是一会儿,上下眼皮就打起了架。他把课本立在课桌上挡住老师的视线,趴在了桌子上。他每天早晨四点起床跟爸爸去“上菜”,这会儿要补觉了。

同桌李勇见赵根柱睡着了,就轻轻地把立在课桌上的书给拿开。赵老师突然听到了不大不小的鼾声,一眼看见赵根柱趴在桌子上睡得正香,就走过来,对李勇说:“你把他捅醒。”

李勇使劲捅了两下赵根柱的腰,捅得赵根柱直咧嘴,愣愣地睁开眼说:“干啥?你瞎闹啥呀!”

老师说:“你晚来了至少二十分钟,刚坐下不到十分钟,又呼呼大睡,这一堂课你能听多少内容呢?你不亏大了吗?”

赵根柱说:“我没睡,我是趴着听课的。”

老师惊讶地瞪圆了眼睛说:“那就怪了,你没睡那呼噜声从哪来?”

赵根柱委屈地说:“我没打呼噜,真的,我从来不打呼噜。不信你问我爸我妈,我睡觉从来没打过呼噜,瞧这事整的!”

李勇低下头,捂住嘴哧哧笑。

老师说:“那就活见鬼了。总不会是别人瞪着铜铃似的眼睛打起呼噜进入梦乡吧。再说,你没睡为什么刚才闭着眼睛?”

赵根柱说:“我愿意闭着眼睛听课,效果更好。有的歌星还闭着眼睛唱歌呢。听课怎么就不能闭着眼睛听?”

老师说:“奇谈怪论,你倒挺会狡辩的。”

老师低头看见了课桌上的口水,又气愤地说:“你没睡这口水是怎么回事?”

赵根柱翻了翻眼睛,说:“这也不能证明我睡了。我爷爷平时也老流口水。”

赵根柱死也不想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睡觉。如果老师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能剥了他一层皮。他爸爸花了七八千块钱把他送进了这个县城的重点中学,如果来睡大觉,那钱不等于白扔了吗?每天起早贪黑,用秤杆儿一秤一秤地一年也撅不来七八千块钱呀。

老师气得提高了嗓门儿说:“老人可能不由自主地淌口水,你是老人吗?”

没等赵根柱回答,李勇接过去说:“他的外号叫‘小老赵’,也叫‘老赵头’。”

赵根柱长得黑瘦矮小,眼角过早地出现了一些鱼尾纹,纹路里面是一道一道的灰白色,很清晰。这是他放学后或双休日跟爸爸一起卖菜,在烈日下经常眯着眼睛形成的。

老师叹了口气,说:“该说的都跟你说了,好好上课吧。”

下课后,赵根柱急着要去厕所,李勇一把抓住他的袖子说:“我也想上厕所,咱俩一起去。”

两个人拉拉扯扯一起走出教室。赵根柱抬腿要跑,李勇死死拽住他说:“你别自己跑,我脚脖子崴了,不能走,你背我去。”

赵根柱说:“我怎么看不出你脚脖子崴了呢,我看你挺好的,你走两步我看看,走两步!”

赵根柱学着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里的台词和动作,李勇就龇牙咧嘴夸张地一瘸一拐地走了一圈,说:“你看怎么样,瘸得不轻吧。”说着,就从背后紧紧搂住了赵根柱的脖子。

赵根柱说:“你是假装的,我也会,不算数。”

李勇说:“歌里唱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你就不能当一回活雷锋,做一回好人好事,背我去一趟厕所?”

赵根柱说:“东北人也不是个个都是活雷锋,也有小偷小摸儿。好人好事让给你做,你咋不背我去厕所?”

李勇故意学赵根柱的东北口音说:“那啥,这次你背我,我要不是真崴了脚脖子才不希用你呢。下次我背你行不?”

赵根柱望望对方那至少比自己高半头的大块头,咧咧嘴说:“你太沉了,像个大象似的。”

李勇抓住赵根柱不放,说:“你肯定行,别说熊话。你扛的那一编织袋土豆肯定比我沉。”

赵根柱说:“别闹了,要憋不住了。”

李勇说:“那就快走,不然尿了裤子可别怪我。”

他死死地吊在赵根柱的背上。赵根柱没办法,只好身子左右摇晃着,艰难地背着李勇向厕所走去。

第二天,再上厕所,赵根柱要李勇“还账”时,李勇说:“我说的是下次,也没到下次呀。”

赵根柱说:“你是赖皮,赖皮,大赖皮!”

李勇没去过东北,对那片冰天雪地的神奇土地很好奇。自习时,他对赵根柱说:“东北冷得真像有人说的撒出的尿都会冻成冰棍儿吗?”

赵根柱说:“那算什么,有一天,我家在院子里养的鸭子早晨起来看看都冻在了地上,动弹不了啦。”

李勇说:“那就用开水烫吧?”

赵根柱说:“傻瓜,那不成熟鸭子了吗?得用镐刨,刨起来后,抱回屋子里,放在炉子旁边暖。”

李勇说:“那鸭子也没冻死吗?”

赵根柱说:“鸭子毛厚,毛冻在了地上,鸭子还没冻死,趴在那儿干叫唤就是起不来了。”

李勇又好奇地问:“你们有冰灯吗?听说哈尔滨有冰灯节,可好看了。”

赵根柱说:“当然有了,我还会做冰灯呢。”

李勇撇撇嘴说:“吹牛!”

赵根柱说:“吹牛是小狗。是那啥,把水放进碗里,放在外面冻,估计冻成了一个硬壳子就拿回屋里,不能冻时间太长,冻实了就不行了,碗也得冻裂。拿回来后,在冰壳的上面用烧红的铁丝烫出一个窟窿,把里面的水倒出来,放在暖和的地方缓一缓,取出冰壳,里面点上蜡就是一个冰灯了。当然得在屋外点,在屋里就化了。要做什么形状的就用什么家什,塑料桶、盆子、搪瓷缸儿,什么都行。水里放上什么颜色,做出的冰灯就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蓝紫,也能做出五颜六色的。过年时,还要给去世的老人坟上挂一盏冰灯呢。”

李勇说:“你们的冰灯坛坛罐罐的,有什么意思。我看电视上哈尔滨的冰灯,金光闪闪,有冰做的宫殿,还有老虎狮子什么的,可好看了。”

赵根柱说:“哈尔滨那是冰雕。”

李勇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在书上看到说,‘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我能明白,那‘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什么意思?”

赵根柱说:“‘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坐悠车,也叫摇车。悠车是拿木板做的,小船一样,用四根绳子吊在屋梁上。大人推这‘小船’,它像秋千一样荡来荡去的,孩子就躺在里面睡觉。”

李勇说:“你小时候被吊起来过吗?”

赵根柱说:“嗯哪,可舒服了。”

李勇眯起眼,对那遥远的地方产生了不尽的好奇和神往。“我看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那里面的二人转挺有意思的。你会唱二人转吗?”

赵根柱见自己添油加醋描绘出的东北风情能把李勇迷住,心里很是自豪。他又不无得意地说:“当然会唱了,东北人谁不会唱几句二人转呐。可惜没有手绢没法唱。”

李勇就对周围的女生说:“谁有手绢借他用用,让他来两句二人转咱开开眼界。”

坐在前排的刘娜掏出了一块花手绢,递给赵根柱说:“别掉地上弄脏了。”

赵根柱接过来,说:“掉在地上那还叫水平吗?”

赵根柱把手绢在手上甩了几下,然后一根指头顶着就旋转起来,滴溜溜地转成了花儿,说:“唱一段什么呢,来两句《猪八戒背媳妇》吧。”

周围的同学鼓起了掌,说:“好,来《猪八戒背媳妇》。”

赵根柱耍着手绢,唱道:“猪老八乐呵呵抬呀么抬头看哪,咿儿呀儿哟,前面来了个小娘子面若桃花呀……”

他突然停了下来,四周的同学急切地问:“怎么不往下唱了?”

赵根柱说:“二人转得两个人唱,猪八戒背媳妇,谁演媳妇呀?没有媳妇怎么背呀?”

李勇坏笑着说:“我演媳妇,你背我。”

赵根柱说:“你不会唱。再说了哈,二人转都是一男一女,连唱带逗的,你不行。”

李勇看看刘娜说:“要不,刘娜演媳妇。”

刘娜的脸一下红了,一把抢回了自己的手绢,不高兴地骂了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赵根柱撇了撇嘴说:“这事整的,不是我不唱吧,没人配戏不行。”

这时班长站起来说:“你们别闹了,好好上自习吧。”

放学后,是李勇当值日生,和他同一个组的另一个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没留下,李勇就拉住赵根柱说:“你帮我扫扫地,正好咱俩一块走。”

李勇家住在郊区,离赵根柱家不远,他们放学常常一起走。

赵根柱说:“那啥,我得赶快回去帮我爸爸卖一会儿菜,天黑前要卖不完就赔了。”

李勇说:“嘁,不就是为挣几个小钱吗。好,我不让你白干,我给劳务费。给你两块钱总可以了吧。”

赵根柱说:“俺不挣你的钱,好像俺见钱眼开似的。”

李勇说:“不挣我的钱,就算帮帮哥们儿总可以了吧。‘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你也得差不多呀。”说着,把笤帚塞进了赵根柱手里。

不到半个小时,卫生就搞完了。太阳还挺高,明晃晃的。两个人骑上了自行车。赵根柱的是一辆花二十五块钱买的稀里哗啦乱响的破自行车,不锁也没人偷。李勇的自行车是“捷安特”,还是变速的。

正是炎夏,太阳晒得人脸上直冒油。他们骑着自行车来到一座桥下。这条河有七八十米宽,过了桥就出市区了。李勇说:“天太热了,我出了一身臭汗。咱们在河里冲冲凉吧,一会儿就上来。”

河水哗哗地响着,缕缕清风把丝丝凉意送上岸来。赵根柱也抵挡不住清凉河水的诱惑,就和李勇一起把自行车立在岸边,脱了衣裳下了水。

在水里游了两个来回,身上觉得凉爽舒畅了,两个人就一起游回岸边,坐在一块礁石上大口大口喘着气。赵根柱说:“咱走吧,别回去太晚了。”

李勇望着清澈幽深的河水,心血来潮地说:“咱比赛潜泳呀,看谁憋得时间长,潜得远。比完就走。”

赵根柱的游泳技术不在李勇之下,一下子来了兴致:“比就比,比完就走。”

两个人又下到水里,走到没大腿根儿的地方站住了。李勇说:“我先潜,等我浮上来后你再潜,看你能不能有我远。”

李勇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游了有一分来钟,三十多米远,在下游处露出水面,用立泳稳定住了自己的身体。

赵根柱也马上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向李勇的方向游去。

这时,李勇耍了个心眼儿,他再次潜入水里,想再增加一段距离,赵根柱在水中又看不见,就怎么也赶不上自己了。

当赵根柱游到李勇停留的那片水域时,却没了李勇的踪影。

他感到很奇怪:刚才李勇明明在这里,现在竟突然“蒸发”了。那里有两块露出来的礁石,可也藏不住人。赵根柱在河面上和岸边四下搜寻,一分多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李勇的踪影。赵根柱心想,李勇就算故意藏在水下逗自己玩,也不能藏这么长时间呀。他扯着嗓子喊了几声李勇的名字,没一点儿回应,便一撅屁股又潜入水中,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水下游了十多米远,赵根柱看见一个白亮亮的身体躺在河底,就立即游过去,发现果然是李勇。他拉了拉李勇的胳膊,没有反应。他赶紧把李勇拉上水面,快速游向岸边。

李勇已经不省人事。赵根柱心里有些害怕,他想到在东北时老师带大家去松花江游泳,一个同学溺水了,老师一下一下压他的胸脯,不长时间那个同学就恢复了呼吸。赵根柱就使劲压李勇的胸脯,一下,一下。压了二十多下,就听见李勇的嗓子里咕噜了一声,然后呼吸渐渐粗重有力了,不一会儿就睁开了眼睛。

喘了一会儿,李勇四下看看说:“这是怎么回事,忽忽悠悠的,好像是做了场梦。咱俩谁赢了?”

赵根柱说:“当然是你赢了。我要不把你拉上来,你还趴在水底呢。”

李勇觉得头有些胀痛,摸摸头顶,竟有个鸡蛋大的包。他这才明白,自己在水下撞在了暗礁上。

李勇很感激地望着赵根柱说:“谢谢你救了我。你真是个好人,比我好。我平时总想捉弄你,欺负你。刚才比赛潜泳,我是想偷偷多潜一段好赢你。我不该耍鬼心眼儿。你救了我,我怎么感谢你呢?”

李勇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五十元的票子,递给赵根柱说:“这是一点儿小意思,你拿着吧,别嫌少。”

赵根柱坚决地把李勇伸过来的手推回去,生气地说:“你这是埋汰人, 碜我!你别这么整,我要是要你这钱我成啥了!”

李勇从电视剧《刘老根》中也听说过“埋汰人, 碜我”这话,明白这是一句很重的话,就把钱收起来,说:“日久见人心,我李勇以后就是你的铁哥们儿。”停了一会儿,又说:“我还欠你一笔账,明天上学时,我背你去一趟厕所,不然我就不是人。”

赵根柱说:“那还差不多,你也应该还我了。”

两个人一起上了岸,蹬上自行车,骑上了那座连接城郊的水泥桥。

上一篇:长大是自己的事 下一篇:迷失在柏林的地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