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施生命教育初探

时间:2022-10-07 01:24:40

小学语文实施生命教育初探

摘 要:生命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进而让学生拥有美好人生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也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并重,情景导入要渗透生命教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后小节加强生命教育渗透,在习作练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88-0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在一定意义上,这可以说是生命教育的开展。生命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进而让学生拥有美好人生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我们农村小学生对生命教育这一方式没有得到全新认识,这就亟待小学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也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教”“学”并重,激发学生生命潜能

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控制着课堂的一切,如果教师不放权,不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中将会失去自主选择和创造性的乐趣,也失去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的地位。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生命,从只见“教”不见学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与“学”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令人愉悦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个被动接受、全盘接受教师所教内容的过程,而应转变为学生通过吸收教师“所教”,内化为自己“所学”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建构,把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选择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激发生命的潜能,教师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沟通、对话,营造和谐自由的气氛,帮助学生激发智慧和生命潜能,从而使师生之间愉快地共享经验、知识、智慧,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让生命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二、情景导入,渗透生命教育

一节好课情境导入很重要,好的开头直接影响整篇文章的教学效果,他能够把学生带到文本之中,去充当文本的角色,然后顺理成章的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将资源中的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升华。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我在情境导入时设计了谈话的导入方式,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或者是在家里做过哪些实验,成功了吗?有的回答成功的,也有回答失败的,我就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回答给学生引导,"成功了"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无论谁成功都意味着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通过这些肯定的赞扬,激励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而对那些回答"失败"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用鄙夷的目光和打击的话语,"要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成功"之类的话语来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在失败中站立起来,在失败中寻找原因。还可以列举一些例子给她们。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在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还有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把学生带到战争年代,主人公在敌人面前没有放弃生的念头,而是在危险中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机智机警,学着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最后自己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消灭了敌人。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不胜枚举,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

三、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学中,词语句子的理解,重点语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的话题。如再设计《小英雄雨来》一文时,两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我的祖国"时,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把小雨来对生命人格的追求,给学生以教育,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雨来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心中的英雄,就是源于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起到了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突破。

四、课后小节加强生命教育渗透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后小结也十分重要,课后小结既是整堂课内容的再现,又是对本节课所解决的知识要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好似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的主题所涉及的某种品质精神风貌就是本文主人公的价值体现。比如在教学《花的勇气》一文时,当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是傲然挺立的气魄。花如此,人何以堪这一人生感悟?其中哲理应运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五、习作练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意义

习作很大程度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无论学校,社会,家庭,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就巨大的。教师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感受伴随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然后让他们记录下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上山砍柴的农夫,在山上被蛇咬中左手食指,他当时疼痛难忍,眼看就要危及生命,可是山上没人,他又不认识草药,他不想死,他想活,他看看右手握着的柴刀,咬住牙使劲朝自己被咬的手指剁去,――他终于活了下来。这个坚强农夫不顾一切的保住了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我们爱惜生命,就会不顾一切的保护她,多好的生命教育题材啊,因此,作文教学对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实效的。

结语:语文教学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人生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雷 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05).

[2] 刘国艳.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断想[J].中国教育学刊,2012,(05).

上一篇:浅论幼儿音乐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下一篇:主题式引领,编织学生英语复习的立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