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与班风建设

时间:2022-10-07 01:08:32

浅谈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与班风建设

班风建设不是一件事,一时间做完就完了,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致力于形成一种最佳的风气,或严肃认真,或嗜学成风,或各显其能,或敬师爱师等等。它需要通过建设目标,举办活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修正反馈,再优化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要素,分析其功能价值。毋容置疑,班主任要打“头陈”,但不能说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其他科任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马卡连柯也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马卡连柯在这段话里要强调的意思其实就是“群体效应”。班主任要开展班级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必须要团结科任、调动科任、凝聚科任力量 。

一、通过科任,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

建设班风是班主任重要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搞班风建设,首先得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喜怒哀乐、爱好与追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科教学了解研究学生。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占的时间最长,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上课,所以,班主任通过各科任了解研究学生是基本途径。班主任通过和其他教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听讲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等。通过对学生各科上课情况了解研究,把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动力是否强,是否遵守纪律;学习各科是否有困难;主要问题是什么;作业是否按时完成。把了解到的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加以研究,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教育的就教育,该帮助解决困难的就帮助解决困难。总之,只有通过科任来了解研究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和教育学生学好各科功课,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结合各学科特点,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学具有教育性,这就说明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思想品德的教育,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过程。各科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应当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结合各学科特点,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 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语文有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熏陶;历史、地理教学中有爱国主义,理想情操的教育;自然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方式和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控索和刻苦钻研精神;音乐、美术课则以其美好的旋律和优美的形象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因此,班主任要向各学科提供本班学生对各学科教学的各种反响,使科任教师及时得到反馈。向科任提供本班不同学生的具体思想倾向和学习态度,使各科任能够做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寓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三、发挥科任教师优势,做好培优扶差工作。

培优扶差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扶差工作,更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但同样,如果只靠班主任单打独斗,一样收效甚微。因为,后进生的特点各异,有的纪律性差,有的智力不够,有的这学科学习有困难,有的另一学科不理想,有的由于基础差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导致不想学习。因此,我们要调动科任教师的积极性,深入研究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出后进的原因,查清后进生是属于那一类型,那一学科学习有困难,就分配给该科任教师帮带,这样,后进生的帮带效果必然会进步显著。因为,各科任对该科后进生的情况特别了解,能及时制定指导后进生的对策。例如,能及时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能及时解决;上课时能根据该科特点研究学习思维、分析学不好的原因;能结合该科实际,逐步教会学生看书和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科任优势,切实做好扶差培优工作。

四、搞好课外活动,离不开科任的帮助。

大家都知道,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和扩展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适应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掌握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本领。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课外阅读活动、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访问、游览等等。但不管是那一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辅导。班主任当然是其中一分子,但班主任的学识不景有限,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大部分的课外活动还要靠科任组织、辅导。例如,本人是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作文竞赛的辅导还可以,但是,对于其他学科,如电类科技制作、、艺术兴趣培养、体育竞赛等的辅导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能调动科任教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点和优势,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此,班主任应该主动邀请科任教师协助,组织和辅导各项课外活动,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教育。

除了以上,组织教育培养班集体,沟通家庭社会教育,做好学生的考核与评定等班主任工作,都离不开科任的协助与配合。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要亲力亲为,更要团结、调动、凝聚科任力量,按班风目标、班纪要求,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才有效。在理论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承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却司空见惯。那么,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的发挥,靠谁去组织实施呢?除了校领导之外,班主任责任旁贷是取得“群体效应”的重要的组织协调者。

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去组织实施呢?我认为:

一、教育学生对所有科任教师采取同样尊敬的态度。

由于科任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业务能力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学生厚此薄彼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如果科任教师觉察出来被学生看不起,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尊敬所有的任课教师,要求他们不论上什么课,都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对待老师,不化他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是主科教师还是次科教师,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是当地的还是外地的,都必须尊敬。班主任可以搞一些活动;如搞班会,庆祝活动、体育活动,联欢活动时邀请科任老师参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每个教师都与自己的班血肉相连,息息相关;逢年过节,组织学生给各位科任老师制作一张贺年卡,与科任老师沟通感情渠道等,通过这些活动,师生情谊渐浓,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二、千方百计为科任老师创设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是学生情绪好;一是教室环境好。要经常鼓励学生,每堂课都要

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可采取个别谈话,普遍号召和组织班会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班容班貌布置得美观大方、规范得体,如教室台椅摆放很整齐;地面很干净企理;讲台收拾得整整齐齐,时不时摆放一束鲜花;这些,有助于科任老师搞好教学工作。

三、推功揽过,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道篱笆三根桩”,没有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单

枪匹马,很难做好工作。因此,当班级工作取得成绩时,一定不能埋没科任老师的功劳,班主任如果有一点争个人荣誉功劳的思想苗头,就会招致科任老师的反感,配合上必然很难步调一致。

揽功比推功更难。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了矛盾,或是学生出了其他问题,班主任绝不能一推了事,聪明的班主任懂得主动承揽“责任”,是自己班级工作“没做好”。然后,深入了解情况,排除一切纷扰,妥善解决问题。如果说做工作是“任劳”,那么,承担责任就是“任怨”了。班主任要有广阔的胸襟,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实践告诉我们,班风建设,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要调动各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取得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

上一篇: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干部的培养与班风建设 下一篇:论文化生产力研究对生产力原理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