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

时间:2022-10-07 12:59:01

浅谈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教师应以体育教育为目的,即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和全面育人为目的。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强烈要求,改变以往的“传统体育”“体质体育”为“快乐体育”,融“快乐”于体育中,这是《体育与健康》现试行教材的精神体现。它旨在更好地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无论教材怎样变化,归根结底还是应以如何使学生自己产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使之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目的。

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十五分钟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那么,准备活动又应如何去组织呢?下面我将从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和对教学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既要起到使学生热身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尽快进入上课状态,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使其身心进入最佳运动状态。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支撑跳跃教学时,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安全问题,该项目危险性较大,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因怕摔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除必要的关节活动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做人体“山羊”,以游戏的形式,在低要求的基础上练习,循序渐进,从心理上慢慢适应,有了这样一个铺垫,对完成主教材教学将大有裨益。又如,以主教材的运动负荷为依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形式。像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属于运动负荷较大、形式活泼的教学内容。为该项目选编准备活动内容时,应考虑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与主教材内容衔接较为密切的运动形式,如熟悉球性练习,趣味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各种辅助练习的时候,即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了铺垫。

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在安排上要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喜爱小动物并模仿其动作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这种自然的情感引入体育教学中,而又能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故事情节和情感投入创设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听数集合”“跟我学”“小青蛙找家”“打龙尾”“老鹰捉小鸡”“打鸭子”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并配上音乐和儿歌,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在想象中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寓教于乐。

另外,音乐在体育教学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如在跑步时,做徒手操时,在游戏和比赛时,都可以加入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利用音乐和舞曲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来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唤起有意注意,以调节情绪和调理气息,使学生身心有轻松、欢快的感觉。通过实践证明,音乐在体育课堂中,尤其是准备部分适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准备活动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进行

游戏和比赛活动是体育课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提高动作技术水平和熟练动作的技术技能。无论是准备部分还是基本部分,都应贯穿一些新颖的游戏和比赛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兴趣。

我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科学地安排一些富有对抗性、激烈性的游戏内容和比赛活动,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综合接力赛(垫上前滚翻——单手运球——夹球前滚翻接力;原地纵跳——单脚跳——蛙跳接力等)。在组织接力赛时,先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方实力对比,安排比赛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赛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奋勇当先,一轮比赛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进行表扬,通过对学生的鼓励,从而促发练习兴趣。

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上,它要求面向全体,把学生摆在主置。它注重的是教师引导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靠大力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准备活动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自我表现以及领导和指挥等方面的能力的锻炼。首先,教师进行引导并教给方法,每周体育课由一名学生带领导同学进行准备活动。课前该学生必须准备好活动计划,由体育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学生在带准备活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先不指出,而是等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们进行打分并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争取下次成功,教师最后做总结。通过此项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勇气与胆量,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能说、会做”。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学也随之愈加重要。对“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的看法,首都体育学院毛振明教授曾向校长们和教育行政部门说过两句话。第一句:让体育在孩子们心中更美好;第二句:让体育在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中更有用。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课前准备活动都应调动学生兴趣,融“快乐”于其中,那样才真正体现了“体改”的精神所在。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走进《不朽的失眠》 下一篇:肖像描写如何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