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7 12:17:27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刘殿金(1982-),男,吉林长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党杨(1984-),女,吉林长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助理,讲师。

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探析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需要,从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政府行为和制度、容积率等七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我们研究和分析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向城郊农业用地扩展已不可避免,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在土地问题中,最为突出者又为土地价格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价格机制对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若土地价格上升超过真实土地价格或一般物价水平而演变为土地价格高涨,则会引发土地投机,并最终造成土地投机与土地价格高涨的恶性循环。

一、关于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的分析

1、以具体城市为例对影响土地价格综合因素的分析。魏静、郑小刚等人以河北省冀州为例,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与已发生征地交易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对征地区片的综合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征地交易地价与土地供求紧张程度、临路距离、距城市距离和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概率高达99.9%,成为制约征地交易地价高低的关键因素;征地交易地价与耕地面积百分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概率高达90%,对征地交易地价的影响程度次之;征地交易地价与近三年农业产值几乎不相关;征地交易地价与临路距离、距城市距离、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百分率呈负相关,表明临路距离和距城市距离越近,人均耕地面积越小,土地开发程度越高则地价越高;征地交易地价与土地供求关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社会保障价格呈正相关,表明土地需求紧张、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和社会保障状况好的区域地价较高。

2、对影响土地价格异化和土地价格差异性综合要素的研究。蒋满元通过对现阶段城市土地价格异化问题的探讨,对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往往易于受到政府政策选择的干预,由于土地市场上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和开发商相互间的不正当竞争活动,由于目前的关于土地方面的税费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成分,由于隐性土地交易的行为还普遍存在,因而土地价格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往往也就并非经济学意义上的由供求平衡影响所确定的均衡价格;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多体现的是对现实中土地价格的歪曲并进而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土地价格的异化问题。

3、对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分类的综合研究。杨继瑞系统研究了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体系,把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分为:城市土地供求状况、城市土地的物理因素、城市土地的环境因素、城市用地的行政因素、城市用地的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社会因素、城市用地的心理因素、国际因素和其他因素十个方面。金家鼎则把影响土地价格的变动因素归为:影响土地价格的整体因素和具体因素两大类。整体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发展程度、土地制度和投机作用;具体因素包括:位置、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业用地的开发程度、税收和土地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

4、对影响小城镇土地和特定用途土地价格的综合要素的研究。肖更生、李贞玉则较具体地对我国城市工业地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供求二方,取人口、经济、区位、政府行为等四大板块中的基本要素对我国工业地价的相关性与影响力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从相关性看:城市设施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弱;大区位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强。房产税额、耕地占用税额、本年购置的土地面积等政府行为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强;余者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弱。从影响力度看:工业地价对经济、政府行为、区位因素的弹性系数总体呈现一种矛盾、混乱的特征,佐证了中国工业地价违背客观规律性的现象。剔除其混乱因素,仍可看出大区位因素对工业地价影响的力度要大于经济因素,土地类税额对工业地价影响的力度微乎其微;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土地的掠夺性开发利用。

二、关于政府行为和制度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杨庆媛、刘智勇在《城市土地价格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成熟的土地市场中,土地价格与政府行为间为弱相关关系。在我国目前先一级市场后二级市场的市场体系中,政府不仅充当市场的裁判,而且活跃地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作为主要供给者,又是市场交易程序、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其行为影响到土地市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影响城市土地供求关系、制定地价政策以及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等影响城市土地价格。肖更生、李贞玉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住宅、工业地价的影响力度,认为: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地价的影响力度大,住宅地价次之,对工业地价影响力度甚微,验证了中国工业地价的紊乱性;土地供给因素对地价影响力度微弱,反映了中国城市扩张冲动中对土地需求的饥渴症状。彭松、童青对土地征用价格的制度缺陷进行了思考,指出: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表现为土地征用价格的不合理,土地征用价格是一种游离于市场之外的一种垄断性价格。王雪松、张绍良、王雪梅从土地内在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价格虚高的成因,进而揭示了地价虚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关于容积率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欧阳安蛟从容积率影响地价的机制入手,提出了只受收益机制作用下的地价随容积率变化规律,并进而得出收益机制与市场供求机制共同作用下积率成比例关系,容积率越高,建筑面积越大,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地价则越高,但个别时候也会出现由于容积率增加,地价会随着容积率增加反而降低的情况。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容积率大小不同,对低价的影响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容积率,对低价的影响不同”;“用途不同,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不同”。章波、升等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就容积率影响城市地价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作为城市规划重要内容的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四、关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黄亚平、丁烈云就城市规划对低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规划阶段对地价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其中对城市地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实施程度对地价变化有着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实施的过程受制于城市开发建设速度的快慢(即城市发展速率),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快时,土地需求量上升,市场供需平衡容易被打破,地价上升;城市发展速度及规划实施程度对城市各个次区域内部的级别价、路线价、区片价及反映具体地块的宗地地价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更为直接。规划实施方式也对地价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规划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城市开发与再开发的战略决策,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若采取中心——开发模式,整个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多呈单核心的分布形态;若采用——中心开发模式,将导致城市地区地价首先上升,拉动城市整体地价水平的升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除市中心地区外,在也有可能形成多个次级地价峰值区;规划实施方式对地价的影响还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增长形态的差异与地价动态变化的关系上。

五、关于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区位要素的研究

杜德斌、徐建刚以上海为例,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了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认为: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上海市地价与区位因子这种关联性与该市的商业分布格局、CBD的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有关。唐菊兴、李少达、王乾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对城市区位模式与城市地价进行了研究,认为:城市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通过竞争选择相适应的空间发展区位的过程,是一个对区位择优、开拓与占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城市内部用地通过竞争进行动态的调整和置换,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寻找、开创新的城市发展区位。杜小娅、陆跃进根据南京市1998年的出让地价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区地价变化同主要区位因子的关系,认为:城市地价与区位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区位对地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一方面是因为区位是决定城市土地利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区位是衡量地租、地价的主要标尺。(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魏静、郑小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4期;

[2]蒋满元,城市土地价格异化问题探析,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杨继瑞,中国城市地价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肖更生、李贞玉,我国城市工业地价影响因素及力度的计量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杨庆媛、刘智勇,城市土地价格与府行为的相关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

[6]欧阳安蛟,容积率影响地价的规律及修正系数确定法,经济地理,1991年第1期;

[7]黄亚平、丁烈云,地价,地价评估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6期;

[8]杜德斌、徐建刚,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地理学报,1997年第5期。

上一篇:浅谈家庭理财 下一篇: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以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