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间概念迁移

时间:2022-10-06 11:41:28

浅谈时间概念迁移

摘 要:时间概念迁移是概念迁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时间,时间的概念化,时间概念的表达方式,以及时间概念化的跨语言差异做出了总结,同时也对时间概念迁移的实证研究加以描述,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时间 概念迁移 跨文化差异

1 概念迁移:先验知识对概念系统的影响

第一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即是对母语的学习[1]。儿童在开始进行第一语言习得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外来语影响,是纯粹靠模仿成人的语言,不存在什么语言迁移。与第一语言习得的不同,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出发点不为零并且需要借助于先验语言知识对二语进行学习,因此二语习得是对先前的母语概念表征系统进行重组的一个基本过程。近三十年来, 双语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共识便是认为语言在心理上是分形式(形态、书写、语音等) 和概念两个层次分别表征的。就双语者而言, 其两种语言的形式系统是分两个存储库独立表征的, 而概念系统则是混合表征在同一个存储库里的。概念迁移研究吸收了这一思想, 坚持认为二语习得包括三个基本的过程: 一是建立二语的形式表征; 二是将二语形式表征映射到已有的母语概念表征上; 三是根据所获得的二语经验对母语概念表征进行重组(对原有的母语概念进行修正和扩充、调整原有的二语形式与母语概念之间的联系、产生新的二语概念及建立与对应二语形式的联系,等等), 以最终建立起一个双语者特有的复合式心理表征系统[2]。由于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心理范畴,不能直接进行观察,但人的外在言语行为都是对内在心理概念活动的反映,语言表层结构受制于底层概念结构,学习者外在的语言行为取决于内在的心理概念过程。表层的语言形式是对底层的概念系统的组织,底层概念结构是表层形式结构存在的基本理据[3]。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外在语言形式的观察进而对内在的概念系统进行探究。

2 时间意义上的概念迁移

2.1 时间,时间意识,时间概念

时间是事物的存在过程,是人根据物质运动通过思维对运动过程的分割。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同认知一样,是在对客观世界的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以认知为前提的。最新的研究已否定了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外壳的说法,认为就同一事物而言,认知先于语言产生。由此,在对时间的认知上,我们可以认为在学习语言以前人就已经有了时间的意识。就如试验证明的一样,儿童可以判断火车到达重点的先后顺序。因此,时间意识或者时间认知是不需要借助于语言的。而时间概念则不同,人的概念的发展是离不开语言的。根据Odlin [4]的观点,儿童概念的产生,是感知和认知能力与客观世界各种范畴和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些范畴和特性则是通过某一种或者多种语言进行编码的。人的时间概念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过程,因此时间概念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随着语言的不同,人的时间概念也随之变化。一旦人们将这些受到语言影响的时间概念内在化,这些时间概念就会引导他们关注客观世界中物质运动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因此,土耳其人观察事件时会注意事情是否被目睹,因为土耳其语语法要求语言使用者对于被目睹和未被目睹的事件进行区分,而英国人则会注意事情的状态,因为英语语法要求语言使用者对于进行着的和已完成的事件进行区分。

2.2 时间概念迁移

前文已提到,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借助于先验语言知识对二语进行学习,同样,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标记时,学习者也会通过母语的时间概念系统进行思考和识记。Coppetiers[5]的研究表明,时态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中时态意义的影响,因此对于法语的时态,母语为罗曼斯语的学习者对它的解读与母语为德语的学习者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Guiora[6]指出对希伯来人而言,学习以及使用英语的过去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态是很多余的,并且它的功能也很难掌握。对此,Sharwood Smith[7]也有类似的发现,他的研究表明波兰的学生很难掌握英语的过去进行时。Hinkel[8]也总结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母语时间概念系统的理解以及对时间标记的习得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时态系统的学习。

3 时间概念化的跨语言差异

3.1 时间概念的表示方式

过去的回忆,现在的经历,以后的希望都是人们日常话语的主要内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进行描述。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之内,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一时间概念,其中包括使用语法标记和词汇标记。语法标记主要是指通过词汇的屈折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时,体和模态。词汇标记主要是指使用时间副词,时间连接词或者是其他小品词来表示时间。除了这两种方法,也可以通过语用学的手段来表达时间概念,这种方法主要建立在话语组织结构的基础之上,也就是通过语境来表示时间。

3.2 时间概念表达的跨文化差异

时间概念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语言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进行概念化。根据Scott Jarvis and Aneta Pavlenko[9]的观点, 不同语言的人对时间概念化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异。

第一,时间概念化与语法概念(时态或者时体系统)和词汇概念(时间副词和小品词,时空隐喻)之间的关系。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是通过人类大量的、长期活动形成的。我们知道,一个概念是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表达,例如,“西红柿”这个词语就表达了一个概念。可是对于“时间”,人们不可能像“西红柿”一样通过看、摸、观察来认识。它是抽象的事物,无形的东西,只能通过把它与另一物体相比较方可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说,“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我们使用了隐喻的语言形式,通过金钱这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时间的宝贵。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time is money.” 关于时间概念隐喻的研究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时间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或者是差异性,及其对时态等时间概念标记的使用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上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风险管控的关键节点 下一篇:曙光低潜山带难采储量二次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