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06 10:57:59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随之创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势在必行,语文学科更是毫不例外。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渗透

1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贵在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创新的教学方法要落实到创新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1.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过去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通过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设疑、质疑、求异,这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1.2 实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要营造出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教育规划纲要》中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虽然组织形式各异,但本质上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发现、思考、探索和掌握知识。教师作为“导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培养。

2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是四尺讲台、三寸粉笔。近年来又多了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增加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也会腻的,因为投影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知识结构,都激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接收与创新,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让学生爱创新乐创新,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3 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创新主动性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抓住教材的特点让他们演一演,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表演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弥补课文的空白。如《小猴子下山》,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顽皮可爱的猴子。当它来到玉米地,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便拍手叫好:“哦,好大的玉米,我得掰一个拿回去给伙伴吃。”顺手掰一个,美滋滋地边走边哼着歌。来到桃树下,满树的桃子让它直流口水,不由得吸了吸鼻子:“这桃子真香!我可得用篼子盛几个回去。”扔了玉米掰桃子。走着走着,到了西瓜地,这只小猴子不认识西瓜,左瞧瞧右看看:“嗯?这东西又大又圆是什么呀?小伙伴们一定没见过,搬回去让它们开开眼。”撇下桃子抱起一个大西瓜就走。忽然,一只漂亮的小兔出现在小猴子的面前,多可爱的小兔呀!就扔了西瓜追小兔,可是小兔跑得太快了,小猴子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抓到,只好放弃。空手而归的小猴子耷拉着脑袋,连喊后悔。那情形让大家哈哈大笑。想象是创造性的源泉,根据课文创设表演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情趣,而且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创新求异的思维。

4 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的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备件。所以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我在讲授课文《狐假虎威》前,极力渲染老虎在动物界中强大的王者地位以及狐狸的弱小,然后展示课文中老虎顺从地跟在狐狸后面的插图,通过情景的创设,容易引起学生对“为什么凶猛的的老虎乖乖地听从狐狸摆布”的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争议的问题,应坚持延缓判断的原则并及时因势利导,引发全体学生共同思考,通过集体讨论可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沟通,从而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提倡怀疑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交流和求异思维发展,从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新课标语文教学应如何创新 下一篇:论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