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创新

时间:2022-10-06 08:45:20

浅析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电视法制节目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能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但是,近年来一些电视法制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而粗制滥造,出现不少问题。如果不加以约束,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形态;创新

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加大了法制节目的播出量,甚至开办了专业的法制频道。这些法制节目的播出,使人们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加强。但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法制类节目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案件的侦破过程。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制作手法单调、节目样式陈旧、简单地讲解法律条文,成了很多法制节目的通病,吸引不住观众,收视率下降是法制节日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电视法制节目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才能保证收视率不断攀升。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节目形态

我国目前存在的电视法制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说“法”型。最典型的是中央电视台每天中午播出的《今日说法》。节目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以及演播室中专家的解答来普及法律知识。由于这类节目选取的案件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专家的点评也很浅显易懂,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欢迎。2.庭审类。特点是通过对庭审现场的整个过程进行直播,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都能够被观众知晓。最典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庭审现场》。这类节目选取的大都是已经做出终审判决且能够公开审理的案件,最具特色的就是观众能够感受到节目的“进行时”与“目击性”,让观众感悟法律精神。3.新闻类。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它以新闻作为表现形式,特点是第一时间以现场报道的方式展现案件的真实情况,以敏锐的触角、独特的编排和快速的反应为观众提供学法的平台。4.调查性。采用的形式是新闻叙事重组,最具特色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这类节目通过对观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经常采取记者匿名调查采访的形式探究案件的事实真相。节目的内容多为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媒体的建设还不成熟,因此,法制类节目对于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途径等,都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1.过度宣传暴力性事件。电视栏目面临着收视率的竞争,为了提高节目的可视性,吸引观众的目光,很多法制类节目在题材上选取的都是刑事或者民事领域内冲突比较严重的案件,对于性、暴力和血腥的渲染过多,对犯罪手段的描述过细;只注重案件事实的描述而忽视对其中存在的法理的分析。这样的法制类节目从题材的选择到节目的编排都没有实现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百姓法律观念的作用,相反,还可能会引起某些潜在的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教授其犯罪手法等。特别是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这种节目的暴力性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相结合后,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向犯罪道路。2.成本过高。法制节目的制作往往需要很多编辑、记者的配合。调查类法制节目还需要到犯罪人所在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进行调查,交通、住宿和调查费用等数额巨大。据统计,一期法制类节目需要的制作经费就高达五六百万元。而法制类节目的制作经费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单一的收入来源并不能稳定地支撑节目的制作。成本问题一直是困扰法制类节目的顽疾。3.节目缺少严密性。法制类节目的制作需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和法律的准确性等。但是,有些法制类节目粗制滥造,往往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虽然法制类节目的制作人大都不是法律专家,但是节目毕竟是给不熟悉法律的百姓看的,是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因此报道的专业性还是需要注意的。

三、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作如何健康发展

1.树立深刻的传播理念。法制节目必须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跳出单纯披露犯罪过程和表现猎奇性细节的误区,将案件的报道和讨论引向社会深层的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乃至社会个体生存境遇的展示,将法律与社会变革时期的宏观环境联系起来。具体到节目选题、制作过程中,就要从类似的案例中寻找特性,挖掘案件背后蕴涵的典型性本质,然后与整个法制建设联系起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归“面”的过程,使节目变得更有深度和立体感。2.选题突出人文关怀。由于法律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成熟的法制节目也应当做到对社会的全面引导,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对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不同身份背景的对象,对于诸如劳动用工、税收、房地产、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民事、经济、行政,乃至法与道德等边缘性法律问题,电视法制节目都可以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3.生动挖掘案例本质。法制节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案例向人们反映出案例背后的本质,给观众提供借鉴和思考,观众在了解案件事实的情况之后,希望获得通俗易懂的解疑释惑,因此,承载着教育和人文关怀目的电视法制节目必须从案件本身上升到对法理的解释和宣传。在我们国民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下,怎样“寓教于乐”,吸引观众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节目做得深入浅出呢?办法之一就是“讲故事”。中国老百姓爱听故事,听故事是一种享受,也是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许多古典名著如《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都是由老百姓通过讲故事竞相传诵而流传至今的。拿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栏目来说,它之所以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关键一点在于编导者们强调用讲故事的方式表现案件背后的法理本质。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电视法制节目承担着主要的普法宣传、普法教育、法律服务等任务,这既是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挑战,也是它的发展机遇。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法制节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应进行理性分析,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为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方莉:《以德载物法断是非――试论法制节目引入道德评价的必要性》,《当代电视》2007年第1期

上一篇: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层政府在精准扶贫中怎样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