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2-10-06 08:05:34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运用常规基础治疗的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的药物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血糖含量、胆固醇含量及总体有效率。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含量。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血糖、胆固醇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和总体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莫沙必利;胰激肽原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086-02

神经源性膀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7%~85%,它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患者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尿不尽,易并发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肾衰竭,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医学上对于该病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2]。为探讨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该院在用基础治疗加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的方式治疗2008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取得良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运用常规基础治疗的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的药物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9~75岁,平均(54.3±19.3)岁,糖尿病病程5~25年,平均(10.4±6.6)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程3~34个月,平均(18.9±12.6)个月。排尿残余量100~300 mL者30例,300~500 mL者16例,500 mL以上者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8~77岁,平均(55.1±18.5)岁,糖尿病病程6~27年,平均(10.9±7.3)年。全部患者都经确诊,且无泌尿系统其它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观察组的常规基础治疗。控制饮食,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锻炼和定期排尿训练,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视病情给予患者降血压,抗感染,调节血脂和胆固醇的治疗。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在正常水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激肽酶注射剂的药物治疗。首先给予患者1次/d的40U胰激肽原酶注射剂的肌肉注射治疗,7 d后改为口服120U胰激肽原酶肠溶片,3次/d,连续服用14 d。同时给予患者3次/d的口服5 mg莫沙必利药物治疗,连续给予21 d[3]。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胆固醇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总体有效率。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及体征消失,B 超示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过程的比较

两组均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疾病,其发病人群多为抵抗力稍差的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的减退,致使身体内蛋白质、血糖、脂肪、胆固醇等系列代谢紊乱,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就是一种高发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患者长期高血糖环境致使膀胱处副交感神经传导障碍,使膀胱敏感性衰退,膀胱三角肌和内括约肌及逼尿肌的协调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排尿反射异常、膀胱收缩肌力减弱,从而引发尿不尽,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5]。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为本虚标实之症,该病病位在膀胱,但是和肺、脾也直接相关,所以该病的临床表现有气郁、血瘀、水停和阴阳虚衰等[6]。

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受体激动药,它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它特殊的促动力作用能够作用于膀胱三角肌、内括约肌及逼尿肌,改善肌肉收缩频率和振幅,改善患者尿频、尿不尽等症状。胰激肽原酶(血管舒缓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它能很好的抗血栓、抗血凝、调节血压,从而改善微循环,用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上能够修复膀胱三角肌、内括约肌及逼尿肌,恢复膀胱敏感性和泌尿系统相关肌肉的正常生理作用。从该文可以看出,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上,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但是在膀胱残余尿量上和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观察组比较有很大的差异。运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满意,也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治愈总效率高,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患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应尽快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参考文献]

[1] 宋爱华,董砚,虎秦浩.α-硫辛酸、莫利联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20例[J].临床医学,2009,29(3):33-34.

[2] 王冬梅,任平香,田逸先,等.莫沙必利与坦洛新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C):53-54.

[3] 邓国忠,潘爱明,衡卫军,等.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5):81-82.

[4] 张选忠.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94-95.

[5] 郭选贤,张华锴,吴毓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近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273-276.

[6] 郭振芳,陈力,薛建国.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7):853-854.

(收稿日期:2013-06-18)

上一篇:推拿与电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皮肤软组织创伤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