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6 07:38:20

不同手术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到2012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4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22例,对A组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行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记录。

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手术时间:A组为(52.8±10.4)min,B组为(67.9±12.1)min;出血量:A组为(22.8±13.5)mL,B组为(11.0±10.2)mL;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4.5%(1例),B组为9.1%(2例);术后出院时间:A组为(5.1±1.2)d,B组为(4.0±1.0)d。

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治疗中,使用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法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03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80-01

大隐静脉的传统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缺点[1]。为了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更为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随机选取44例2007年2月到2012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其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以期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提供给参考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2月到2012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1.3±2.5)岁,病程4~39年,平均病程(12.2±1.7)年,其中左下肢27例,右下肢14例,双下肢3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手术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A组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行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以(X±S)表示,以t检验,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以X2检验,P

2结果

A组和B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知,A、B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

3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疗效也各有差异,在以往的手术治疗中大多都选择使用传统的金属剥脱器行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手术治疗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医学手术技术的发展,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3]。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特点[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对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法和传统手术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我们得出,行新型微创剥脱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均优于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微创手术方法对于提高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春;张喜清;方伊刚;郭振平.3种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97-98

[2]吴田方;代远斌;赵渝.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03):1083-1085

[3]王志刚,雷泽华,余慎林.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04):843-845

[4]杨光;余之谦;王君;马凯.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1542-1543

上一篇: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探析 下一篇:IL―17在脊椎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