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忙人解压术

时间:2022-10-06 07:36:07

高考忙人解压术

“早餐还来不及下咽,我已跳上自行车,今天计划要做的卷子马上开始在脑子里翻腾……没等我把这一切理清楚,已经到了学校。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背英语单词,还是做数学习题练习卷?哦,对了,还要进行去年高考考题的综合分析……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可还有一堆语文复习资料没看。于是,我只得又再装上一大摞资料,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里赶……”

――这是一名高三同学向我描述他自己现阶段“正常”的复习生活。要知道,如此劳碌的程度,已超出了大多数考生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长期维持这样的状况,迟早会对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该如何帮助这些“大忙人”解压呢?请看以下四大招式。

有记者问前任青少年棒球联盟总裁,现任亚伯可克地区长老会医疗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总经理玛丽・布尔,每天在众多电话预约者中,一般会先回谁的电话。她回答说:“董事会和捐款者。”是的,对于布尔来说,这样的做事顺序是显而易见的:董事会负责雇佣、升迁、开除员工;而捐款者,如果能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钱来,自己的日子当然会很好过。

如果你知道,作为一个主管,通常是以“按自己利益需求的轻重程度”来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的话,或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除了董事会和捐款者,其他很多预约者迟迟没有得到玛丽・布尔回复的原因了。

解决忙、乱、杂的问题,不能不说到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所谓的重要的事情、紧迫的事情和非重要的事情、非紧迫的事情……然而,到底该从哪一件开始着手,才更有效率呢?

首先,请记住:紧急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也不一定紧急。所以,首先得找出那件对目前的你来说最紧急而又最重要的事,在其前面标上A;再将重要且较为紧急、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分别权衡一下,标上B和C;最后,至于那些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可以标上D。当然,如果在某个大类中的任务不止一项,你还可以继续按轻重缓急的原则,以A1、A2、A3或B1、B2、B3等继续加以标注。

完成了如此清晰的“时间划分”,事情自然也就显得有条理多了。对于一大早便坐到课桌前的你来说,头一件要做的事肯定就是A1,其次是A2,然后A3、A4……一般说来,要完成学习任务,最具成效而又最快捷的方法,便是在保持焦点的前提下,按标注法一步一步去完成。

“假如有个约会对我来说很重要,那么,除非有非常紧急或非得尽快处理的事情发生,否则,在这段时间内,我不希望被任何事打搅到。”美国费尔基金总裁奥尔森坚持这一原则已有数年。在他看来,为了完成最重要而又最紧急的任务,必须得充分保证自己有一个“完全不受打扰而专心工作”的时间区域。为此,他不惜关掉自己的手机等一切与外界相联系的通讯设备。对此,奥尔森的解释是:“我创造自己不受干扰的时间段,尽量争取在三四个小时内把一天最重要的事务都处理干净!”

对大多同学来说,这个建议实践起来或许并不容易。我们中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把“干扰”视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一些同学一边看书,一边和朋友互发短信……这是常有的事。其实,这多少会给自己的学习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有些高中,每个星期会给考生放假一天或是半天,目的是给他们创造一段“完全不受打扰而专心学习”的时间区来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这是我一周中用来思考和整理思绪最棒的半天!”不少同学觉得这“自由”的半天实在是一扇很好的“逃生门”,他们中不乏像奥尔森那样的人,故意把手机丢在宿舍里,也不跟任何人透露去向,或是选择到学校的后山去,或是选择到天桥底下的河边去进行记忆、背诵等学习活动。对此,有同学感慨道:“我发现在与外界隔绝了的环境下学习、做事,效率简直高多了!”

退一步说,要设置这么一个时间区,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我们特意去安排,像平时往来于家与学校之间的一段路程,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独处、清净的时间区,你可以自个儿想想英语单词,背背古文段落……总之,只要干起活来效率高,就都可以成为这一招术的练武之地!

在华尔街,那些懂得“逆式操作”的人往往获得更大的利润。当大多数人买进股票时,他反倒卖出股票;当大多数人卖出股票时,他反倒买进股票;当别的人持观望的态度时,他却采取一番大买大卖的行动……这种与大势相反的逆式操作的工作方式,使得这些人远离了人群忙碌的最高点,从而避免了一窝蜂地拥挤,留给了自己进行思考、有条理做事的有利环境。

将“逆式操作”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学习上,意思是说当别人都赶着去做某事时,你先别急着去做,如此一来,便可以故意躲开那些时间、精力被浪费的环境,从而为自己制造更多的主动权。

善于逆式操作的同学,往往会在学校饭堂没人排队的时候再去打饭;会在非高峰时段再到公车站坐车回家;会在大家都点起蜡烛灯火通明“抱佛脚”的时候,独自畅游于梦乡;会在别人“一窝蜂”涌到图书馆看书的时候,自个儿呆在教室里埋头苦读……这样,便减少了因人多拥挤所造成等候时间上的浪费,也减轻了激烈的环境给自己心理上所带来的负担。

再者,善于逆式操作的同学,通常会更喜欢富有弹性的复习计划。一位高三考生在自己的复习日记中写道:“我提早一个小时到学校进行记忆类的晨读,这样一来,当教室开始充满琅琅读书声时,我就会读一些无需记忆但却注重口感的东西……”像这样,即便学校没能给学生提供什么富有弹性的复习时间,逆式操作者仍会自行创造出与别人错开的复习时间。

大文学家巴金的著述可说得上是汗牛充栋,可平日他却活得自在从容。究其原因,他自有一番做法:为了把一部著述完成,从收集资料到下笔时间上的选择,他都考虑到空间上的充分利用。譬如,他会在晚上家里人多嘈杂时来进行查阅收集资料,使之免于空耗;将第二天凌晨,万人沉睡、环境干扰最少,他本人大脑最清醒时用于著述。为了使得这个黄金时段发挥出高效的做事效率,巴金会在饭后7~10点之间将第二天所需要用到的一切资料等都准备有序。经过一宿养精蓄锐,再次投入写作的他显得精力充沛。

一天下来,我们所要做的事通常可分为非脑力类和脑力类这两种。

前者,即那些不需我们动太多脑子做的事,像交作业、搞卫生、洗澡、打饭等,你只需按往常自己熟悉的流程去做就可以了,哪怕中途受到一些打扰,也不怕;而后者则不然,像背英语单词、做考卷、制订复习计划等工作,都是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集中思想去完成的。

对于非脑力类工作,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进行处理。但是对于脑力类工作,你必须得学会谨慎地选择好做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尽可能在不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去进行。这一类工作,因为关系到要用脑好好思考的问题,所以最好先别急着去完成,而不妨利用平常日子,或是在干非脑力类工作的时候,去斟酌清楚、琢磨透彻、做好计划,再下手。

吃饭时可以想,睡觉前可以想,去饭堂打饭的时候可以想,打扫卫生时也可以想……当自己的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胸中的“竹子”渐渐成形了,再集中安排具体一个时间段去完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就像泉水一般,既不需你费多大力气,它自己就奔涌而出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高得多。

上一篇:别急着去找“替罪羊” 下一篇:让生活,也整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