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守“遗传”四大重镇

时间:2022-01-06 01:42:37

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关系如下:

(2)DNA分子中,两个互补的碱基数相等,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3)DNA分子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各占50%,即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DNA总碱基数的50%。

(4)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是另一条互补链中这一比值的倒数。

(5)DNA分子中,互补碱基对的碱基之和在单链中的比例等于其在整个DNA分子中所占比例。

例1下列哪项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A ∶T ∶G ∶C=1 ∶2 ∶3 ∶4,则另一条链的相应碱基比为2 ∶1 ∶4 ∶3

D.若一条链的G ∶T=1 ∶2,则另一条链的C ∶A=2 ∶1

解析:依据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一条链的G ∶T=1 ∶2,则另一条链的C ∶A = 1 ∶2。答案:D。

例2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

A.20% B.30% C.40% D.70%

解析:依据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与鸟嘌呤的和等于50%,鸟嘌呤为20%。该分子一条链中鸟嘌呤的最大值为40%,最小值为0%。答案:C。

二、DAN复制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若在DNA分子中含有某种碱基x个,该DNA分子复制n次,需游离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x个。推导:复制n次,形成了2n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 分子保留了原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相当于保留了一个DNA分子,所以需游离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x个。

(1)若将32P标记的某DNA模板放在不含32P标记的环境中,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代后,计算: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为2个,占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分子总数的1/2n-1。

(2)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标记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为2n+1-2。

(3)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条数的(2n+1-2)/ 2n+1。

例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答案:D。

例4 一个用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5N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次和十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的分子各有几个?。

解析:依据上述规律(1)计算可得结果。答案:2。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1)在转录中,DNA(基因)的模板链(一条)与mRNA碱基互补,即A与U配对,T与A配对,C与G配对,所以“A+T(DNA模板链)=U+A(mRNA),C+G(DNA模板链)= G+C(mRNA)”。

(2)翻译时,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最多是mRNA碱基数目的1/3(不考虑到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为1/3mRNA,碱基数目为1/6 DNA分子的碱基数。

(4)DNA碱基数 ∶mRNA碱基数 ∶ 氨基酸数为6 ∶3 ∶1。

例5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 )

A. 30B. 24C. 18D. 12

解析:(方法一)由mRNA含有30个碱基推知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碱基60个,嘌呤(A+G)30个,嘧啶(C+T)30个。

(方法二)由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各有12个推知C和T应各有18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模板链上有C和T各12个、A和G各18个,非模板链上有C和T 各18个、 A和G 各12个。共计DNA分子中有C和T 30个。答案:A。

例6某基因中有碱基1800个,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所具有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 )

A. 300 B. 299C. 288 D. 20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只有20种。若再依据上述规律(3)求出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所具有的氨基酸数目为300个,那就错了。答案:D。

四、遗传规律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

遗传规律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推型(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形、表现型及比例)。这类题比较简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用配子间连线直接写出,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分支法更为简练。二是逆推型(根据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求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这类题很多见,也较复杂。

(1)常见解题方法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出现隐性性状就能写出基因型,出现显性性状就能写出一部分基因型(一个显性基因)。例如: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长叶B对圆叶b为显性。

②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同时,每对相对性状先分离再组合。

(2)常见遗传系谱的分析判断方法

分析一个遗传系谱,应首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再用反证法根据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分析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双亲正常生患病子女)为隐性。女孩出现患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女孩正常,男孩正常或者出现患者――伴X隐性遗传。

②“有中生无”(双亲患病生正常子女)为显性。女孩出现正常――常染色体显性;女孩患病,男孩正常或者出现患者――伴X显性遗传。

③双亲之一患病,男孩、女孩患病概率均等为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孩患病概率不均等为性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只有男性发病――伴Y遗传;父传女(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都患病,父患女必患,儿患母必患)――伴X显性;母传子(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伴X隐性。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中的有关数据规律

(3)常见遗传概率的计算法

即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在利用遗传定律解题时,同时发生互不干扰的用加法定理,同时发生有干扰的用乘法定理。如甲、乙两个体杂交,甲产生配子AB、ab、Ab、aB的概率各为1/4,乙产生AB、Ab的概率为1/2,若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则用乘法定理得1/8;若求子代中表现型为A、B控制的性状的概率,则先用乘法定理,后用加法定理,算式为1×1/2 +1/4×1/2=5/8。

例7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有()

A.1/16B.2/16 C.4/16 D.9/16

解析: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有9种:两对基因都纯合的有4种,各占1/16;一对纯合一对杂合的有4种,各占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有1种,占4/16。答案:C。

例8 若正常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和一个正常儿子(代号为A)。A与正常女人(代号为B,其姐为此病患者)婚配,问A与B婚后生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可能是()

A.1/3 B.1/4 C.1/6 D.1/9

解析:正常儿子(A)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 正常女人(B)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一对均为携带者的夫妇,生一个患病子女的概率为1/4,A与B婚后生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可能是2/3×2/3×1/4=1/9。答案:D。

上一篇:从思维角度巧避审题误区 下一篇:建图析题说物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