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素材的精选与合理使用

时间:2022-10-06 07:07:57

学习素材的精选与合理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运动方式的模仿中,积累对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以及不同,能辨认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板书)。

2. 根据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如下图),请你用动作或声音进行模仿,来感受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模仿,陆续呈现7张图片: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

3. 你能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图片分类吗?

(1) 平移:

①把它们放一起,你是怎么想的?

②弹射塔是怎么运动的?

③它们都是怎样移来移去的?

(2) 旋转

①把它们放在一起,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②什么东西在做旋转运动呢?

③除了都在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地方?

④课件重点突出:中心点不动。

(3) 斜着移:你们为什么把传送带也归在平移里面呢?

①预设:你们叫它斜移未尝不可,但是我们的运动只有两种:平移和旋转。那么,传送带上大米的运动该归到哪一种呢?

②强调:原来这么斜斜地移动也叫平移。

4. 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运动全部叫平移,这些运动全部叫旋转。

二、 进一步感知

1. 同学们还记得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群“神奇的小鱼”吗?你想让它向东游就向东游,你想让它向西游就向西游,你们想玩吗?

2. 平移的感悟:

(1) 如果想让小鱼做平移运动,你有办法吗?自己玩玩看。

(2) 是平移吗?是怎样平移的?

(3)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

(4) 突出斜着移:这样斜着是平移吗?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5) 曲线或圆形平移:如果像图2这样,还能叫平移吗?你是怎么想的?

3. 旋转的感悟:

(1) 如果让小鱼作旋转运动,你有办法吗?在桌面上转转看。

(2) 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过程。

(3) 你们认为这是旋转吗?转一点点也叫旋转。

(4) 他刚才是怎么操作的?你为什么要按住呢?

(5)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按住的地方不一样。

4. 学生汇报时将有代表性的小鱼贴在黑板上:

(1) 整理学具:“神奇的小鱼”好玩吗?

(2) 刚才通过平移变出了这么多白色小鱼;通过旋转,变出了这么多红色小鱼。仔细观察这些小鱼(见下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5. 老师把小鱼都收起来,只剩2条,你能通过运动,把一条小鱼弄到和另一条小鱼重合吗?

三、 运用拓展

1. 小结:同学们真棒,已经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更深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平移和旋转吗?

2. 学生举例。

3. 学到这里,或许有同学会问了:学习平移和旋转,到底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3个话题,你最想研究哪一个?

(1) 这幅画该怎么挂?(2)到肯德基怎么走?(3)楼房可以搬家吗?

4. 随机链接:

(1) 想在书房墙的中间上方挂一幅画,应该怎么调整呢?(方法多样)

(2) 老师想去肯德基,该做怎样的运动?

(3) 上海音乐厅会搬家?(录像欣赏)

5. 小结课堂:

(1)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同学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很多都是同时存在,下课后,你可以再去找找。

【反思】

以往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往往把重心放在怎样在方格纸上进行操作:给学生一张方格纸,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向右移动两个格,再向上移两个格。但笔者觉得这不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因为教师在作业课上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落实这个目标,亦可放在第二课时的练习课中进行。那么,“平移和旋转”起始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区别在哪?如何才能让学生经历体验建构的过程?便成了课堂的着力点。为此,笔者精选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掌握知识。

一、 视频素材,在观察和模仿中感悟

平移和旋转是运动的两种不同方式,学生首次感悟时要力求感知对象的典型性,同时教材出示的都是静态的图片,再加上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用精确的语言进行概念描述,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素材,搜集各类有代表性的运动现象:左右平移、上下平移、斜着平移、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转半圈的旋转,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刺激,用动作的准确性感悟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最有争议的是视频中的“传送带”,可放手让学生充分表达,学生有的关注传送带,认为是旋转现象,有的关注传送带上的大米,认为是平移,都有道理。平移和旋转往往在生活中同时存在,关键看关注点。

二、 操作素材,在体验和比较中完善

在教学时,如果选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操作,学生很可能感受不到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区别,如果选用类似于“箭头”一样的教具,刚感觉脱离实际过于数学化,因此,笔者在教材第44页的“小鱼图”中找到了两者的平衡点。教学时,从春晚上的“神奇的小鱼”切入,让学生手中的小鱼也能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两种方式的运动,最后通过观察和比较“变出来的两种颜色的小鱼”,感受“变与不变”的本质特点。

在感受平移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操作素材“小鱼”的选取,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1)学生认为斜着平移有严格的要求,小鱼的头朝向是不变的。(2)平移的过程中既然小鱼的头朝向一直跟原来一样,让小鱼作波浪和圆形路径的平移,对学生的认知提出了挑战。(3)平移小鱼有方向和距离要求,旋转小鱼同样也有方向和旋转角度大小之别,操作中有所蕴含,不点破也关系不大。(4)让两条小鱼通过运动达到重合的设计,是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问题的体现,尤其是第二小题:你能一次性搞定吗?继而将旋转中心移到小鱼的外面,打破了思维定势。整个过程,操作素材“小鱼”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构建起来的新知不断丰厚。

三、 生活素材,在运用和拓展中提升

只要学习素材的选择能吸引学生,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笔者在设计平移和旋转的练习时,费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心想借助一些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课堂提趣增效。在提趣方面,笔者课前认真参考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引入了生活上经常被运用到的三个实例,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断调整挂画位置、去肯德基如何行走、上海音乐厅平移,把学生的情绪延伸到了课外,他们意犹未尽;在增效方面,把一幅斜的画从左下方挪到正上方,通过水平、竖直和斜着三个方向都可以达到目的,同时在观察行走路线时进一步明确转动一点点也叫旋转,并且为将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行走路线埋下伏笔。

总之,虽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揭示“平移和旋转”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和深刻内涵是不容易的,但教师如果能恰当选取学习素材,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314500)

上一篇: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下一篇:最小的一位数是1,还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