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必然选择

时间:2022-10-06 07:02:42

智慧城市是必然选择

虽然按照既定的“一五”、“二五”战略,神州数码一路脚踏实地,成就了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但郭为并不满意神州数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许,只有积极推进“三五”的智慧城市战略,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在神州数码成立初期,虽然业绩一路飙升,但股价一直在3港元左右徘徊。主要原因是,神州数码的业务模式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IT产品分销,就算做得再大,还是低附加值的业务,不可能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

“一五”和“二五”

在神州数码的“一五”阶段,郭为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服务:立足国内市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IT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优势和资本杠杆,以IT产品分销为基础,重点发展网络、软件和相关服务。

现在看来,神州数码的“一五”显然是一个巩固阵地、夯实基础的阶段。随着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对客户需求理解不断加深,神州数码根据IT服务协同化要求、个性化程度不同,提出IT服务四象限理论:第一个象限是产品交付服务,协同化和个性化程度都比较低;第二个象限是行业应用集成服务,个性化低,协同化高;第三个象限是企业方案定制服务,个性化高,协同化低;第四个象限是咨询规划服务,协同化和个性化都很高。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神州数码制定了“二五”发展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向IT服务全面转型――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IT服务供应商,通过持续有效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全面整合服务,实现数字化中国的理想。

2006年,神州数码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全景图;2007年,神州数码进一步深化“客户中心、服务导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计划;2009年~2010年,神州数码形成了面向行业大客户、企业级客户、消费类客户的全业务布局。

随着IT服务在神州数码业务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不断增加,投资人对神州数码的偏见逐渐转变,对神州数码的估值也不断提高。而对神州数码的未来最有信心的,当属以郭为为首的整个神州数码管理团队。

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7年10月,神州数码完成首次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 ,简称MBO)操作,时任神州数码总裁兼CEO的郭为通过与其他高管全资拥有的KIL公司,间接持有神州数码9.28%股份,郭为从职业经理人上升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交易完成后,软银赛富投资基金成为神州数码第一大股东,持股18.35%;联想控股仍持有神州数码16.2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在此次MBO交易中,软银赛富等三家基金与郭为的出价是每股3.5港元,较公司停牌前每股3.6港元折让2.78%,一共涉资13.18亿港元。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郭为及其背后的投资人显然不会冒险一搏。

2010年5月,郭为再次在MBO上施展大手笔――KIL以10.5亿港元的价格向联想控股海外全资附属公司南明有限公司购得9.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KIL成为神州数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为18.56%。据公告显示,KIL购买的1亿股股份,每股10.5港元,相比前日的收盘价10.68港元,折让约2%。

两年半时间,神州数码的股价从3.6港元飙升至10.68港元,此后,神州数码的股价更是曾冲高超过16港元。

获取长久收益

郭为等管理层成功MBO以来,神州数码连续三年业绩增长超过20%。此时,神州数码所在行业面对的外部大环境却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全球市场疲软以及2010年因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神州数码逆势增长的势头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MBO之外,神州数码在资本市场的其他表现也十分抢眼。2010年10月,神州数码对ERP厂商鼎捷公司入股30%,布局国内ERP市场,为未来的智慧城市产业链补充更多优秀资源;2010年11月24日,神州数码发行的台湾存托凭证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2010年最大的台湾存托凭证发行,标志着神州数码的业务发展又迈入一个新里程。

今年6月14日,神州数码正式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后的第十份财年业绩报告:从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的2010/2011财年,神州数码实现营业额568.04亿港元,较上财年增长13.2 %。股东应占溢利实现约10.05亿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21.97%。

股东对神州数码这样持续跑赢大市的市场表现或许很满意,但郭为却对《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坦言,神州数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值得称道。“神州数码的市值、股价的提高远远低于公司业绩的提高,相比某些IT公司上百倍的PE(市盈率),我们才十几倍,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表现很好。”

也许,只有智慧城市战略才能改变神州数码的这种窘境。一方面,投资人总是偏爱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新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城市运营服务的新模式,也将使神州数码获得稳定的收入。如果真能如郭为所愿,2015年,神州数码发卡两亿张,那每年的服务费和业务分成收入就将达到非常可观的数字。

如果说2006年,向IT服务转型将神州数码的业务从基础带入主流,那么,在从2011年到2015年的“三五”阶段中,神州数码只有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战略,才能带动各项业务逐步从主流迈向前沿,解决困扰神州数码的低毛利率和低PE难题。

记者手记

从服务商到运营商

郭为为神州数码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制定了“两个千亿”的宏伟目标――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港元;到2020年,股票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

相比年销售收入的提高,将股票市值从目前约150亿港元提升到1000亿港元,对神州数码来说是更大的挑战,而且是靠按部就班地提升业绩的方法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神州数码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元年。现在,神州数码又启动从IT服务向IT运营的第二次转型,以过去两年打造智慧城市的经验积累和能力积淀,抢占智慧城市战略制高点。

城市化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信息化的有力支撑。围绕智慧城市进行战略部署,不仅将成为神州数码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最佳途径。

其实,郭为谋划智慧城市战略的意义更为深远。在公司内部讲话中,郭为道出了心思:“如果到2015年,神州数码能够发放两亿张卡,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始成为向整个社会提供运营服务的公司。运营服务公司的收益是长久的,不仅不会受人员更迭的影响,还能打破产品业务每年都要从零开始的循环。”

上一篇:四大特性成就企业IT内在之大 下一篇:E3游戏展上演“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