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速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6 06:37:46

新时期加速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高速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成绩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全面的,粗放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仍然大量存在,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不断涌现,文章在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对策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因此,我国各省份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新时期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新时期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增加,就地城镇化发展迅速。山东省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8.2%增至2015年的57.01%,城镇化率提升18.81%。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2。就地城镇化迅速发展,如德州的“两区同建”,将农村新型社区与农村产业园区相结合共同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二是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新时期山东省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山东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1.52%,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8.79%。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出现改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三是新时期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显著增长,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截止2015年底,山东省各城镇已建成1814个文化站、157个艺术馆、154个公共图书馆,广播与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是98.8%、98.6%。此外,各城镇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极大地满足了城镇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一、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山东省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

2011年―2015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从50.95%增至57.01%,增长幅度达11.89%,城市人口密度从1389人/平方公里增长到1452人/平方公里,增幅达到4.5%,但同期城镇建成区用地面积却增长了22.9%,地域景观城镇化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城镇大量粗放式的扩展,开发质量差,导致城镇用地效率较低,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此外,城镇化建设中的“半城镇化”现象日益严重,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加,但是市民化进程缓慢。马克思曾指出,城镇化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山东省大量农村转移人员在户籍、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着“不均等化”,据调查,山东省城镇人口中的两栖人口有近900多万人,近千万准市民还未能真正转化为城镇市民。他们大都聚居在城中村或者棚户区,与城镇社会生活格格不入,难以真正融入进城市社会。城镇内部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制约了市民化质量的提升。

(二)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镇化建设阶段慢于工业化发展。国内外通常用IU、NU国际标准量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当IU比约为0.5,NU比约为1.2时,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当IU比明显小于0.5,NU比明显小于1.2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当IU比明显大于0.5,NU比明显大于1.2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的发展。通过IU和NU数值的计算分析得出,总体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山东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数值都在下降,但是绝对值仍然明显大于0.5、1.2。因此,虽然山东省城镇化在不断发展,但工业化水平仍然远超于城镇化水平,这种现象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山东省的长期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各地区兴建大量经济开发区或产业园区,试图利用工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借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农民上楼,“圈地”致使农民失地,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发达省份比,山东省城镇化率较低。2015年浙江省城镇化率65.8%、江苏省城镇化率66.52%,而山东省同期城镇化率还没达到60%。与发达城市比,山东省大城市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济南市和青岛市的城镇化水平在山东省位居首位,是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双核心城市。但是济南市与青岛市无论其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与其他省际中心城市如南京、杭州都存在较大差距。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马瑶(2015)通过聚类分析将山东省17城市城镇化水平进行分类得出,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包括青岛和济南两市。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包括东营、威海、烟台和淄博。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聊城德州和菏泽城镇化水平很低。这种城镇化不均衡发展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而且也使得山东省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不高,导致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较低。

二、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山东省生产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低是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慢,导致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城镇化的畸形发展,影响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比,山东省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较弱,影响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发展速度,进而阻碍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影响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建设。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和小城镇的城镇化是山东省城镇化的重点。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工业的产能,离不开重点支柱产业的支撑。当前山东省很多县城的规模还比较小,县城的带动辐射作用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县城中产值效益好的支柱产业比较少甚至没有,聚集效应和地区辐射力较弱。因此,生产力水平低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造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参差不齐,造成城镇化建设水平低于其他发达省份,滞后于山东省的工业发展水平。

(二)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经验和认识不足

由于建设经验不足,造成城镇规划不科学,这种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镇结构混乱。相比其他发达省份,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经验较少,一些地方重建设轻规划、先建设后规划等缺少科学依据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城镇结构混乱,进而造成人力、物力等大量资源的浪费。第二,城镇化建设千城一面,缺少特色城镇。山东省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自身经验不足,不能够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建设有山东省特色的城镇。山东省资源禀赋比较丰富,在建设特色城镇方面有优势,第三,城镇规划与城市设计不配套。山东省有些地方只注重城区建设,而忽略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造成排水不畅和交通堵塞等城市弊病的大量出现。此外,地方政府对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全面,重建设轻管理,对城镇化中的生态环境和进城农民的市民化关注较少。地方政府不能够全面的认识城镇化的意义,阻碍城镇化的建设质量。

(三)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

城乡之间户籍制度不健全,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山东省仍然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并未完全市民化,还处在半市民阶段,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之间户籍制度造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待遇不平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体制打造的壁垒仍继续发挥作用,户籍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大量农业专业人口可以在城市生活,却不能享有与市民平等的医疗、教育、保险等公共服务。城镇行政体制有缺陷,阻碍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良好的城镇管理体制,是城镇化高效率和高质量进行的保障。当前山东省的城镇管理体制仍然落后于山东省的城镇化的进程,部门全责不明,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过分看重GDP的增长,轻视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错误引导地方领导,使得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随意牺牲环境。此外,一个好的政策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关键在落实。一些政法人员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容易引发冲突,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城镇化的发展。

三、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山东省人均GDP比较低,阻碍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人均GDP,加快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要想促进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山东省工业化程度,进而加速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具体来说,抓住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山东省先进制造I的发展。山东省西北部内陆地区如德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慢于山东省沿海地区,今后要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转移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进而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山东省城镇化平衡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利于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快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山东省产业结构正处于快速调整阶段,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到了中期阶段,山东省应抓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具体来说,挖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促进生产性与生活性的服务业协调发展,提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大力发展山东省小城镇旅游业,打造全国知名的山东省自然文化旅游景区。

(二)加强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宏观调控

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正处于中期加速发展的关键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在体制机制改革和科学规划城镇体系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以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建设顺利发展。一是深化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以服务为核心,注重引导和教化,创新城镇化服务管理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户籍管理改革。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农民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他们的就业空间。探索新的城乡人口管理办法,对进城购房居住的农村人口,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改革现有的行政体制,为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扫除障碍。对行政体制进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适当合并或精简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切实为城镇化建设服好务。此外,在推进山东省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更加注重选用人才,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山东省城镇布局不够合理,城镇规模偏小,因此山东省政府部门今后要继续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发挥济南和青岛区域中心作用,适当增加大型城镇体系,建设中小型的以特色产业为主或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特色城镇,增强地方性,避免千城一面,还要注意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性。

(三)坚持山东省城镇化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同发展

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联系中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找准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结合点,是顺利推动山东省城镇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山东省是著名的农业大省,要想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发展山东省特色农业。今后山东省利用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时机,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特色农业优势,集中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采摘旅游等产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城镇化发展。二是坚持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出现。因此,今后山东省必须利用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山东省城镇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城镇网络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及城镇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人民生活的智能化。总之,坚持山东省城镇化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同发展,就是要以信息化为纽带,促进山东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娜,王爱萍.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5,6

[2]严文杰.四川工业化和城镇化现状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3,3(11)

[3]马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5,41(3):9497

[4]冯静.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辛晓霞(1992-),女,山东德州人,硕士,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霞,女,山东青岛人,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一篇:论多元化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