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常有偏见

时间:2022-10-06 06:28:44

父母常常有偏见

当孩子接人待物能秉持公平的原则,他就具备了一种优秀的品质,同时,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公平意识的人,父母首先应该具有这种意识⋯⋯

孩子被妈妈气得吐血

正上初三的贾梦常常觉得自己和妈妈的沟通存在问题,原因是她对自己抱有偏见,最严重的一次,贾梦竟然被妈妈气得吐了血。

那一次,爸爸买回一件艺术品。第二天,妈妈无意中发现艺术品被损坏了,跟爸爸沟通之后,知道不是爸爸弄坏的,于是问贾梦:“这个艺术品是不是你弄坏的?”贾梦说:“不是。”妈妈稍稍停顿了片刻,带着不信任的口气说:“我们家就三口人,你爸爸没有动过,我也没有动过,不是你又会是谁?”听着妈妈的话,贾梦百口莫辩,他确实没有动过那件艺术品,可任他怎么解释妈妈都听不进去。因为情绪郁结,贾梦竟然吐了血,但他并没有告诉妈妈,而是告诉了自己的小姨。

父母也有偏见

人人有偏见。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常常带着偏见,但自己又不知道。家长要破除任何成见、偏见、偏执,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人往往会自以为是。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人”存在,这个小人就是影响我们跟人交往沟通的关键。“小人”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沟通的时候,只要对方跟自己的意见不统一,就会认为对方一定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沟通的目的就成了让别人认错,因为让“自以为是”的人认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有不少家长总觉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来给孩子定性,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们的定性是错误的。在艺术品的问题上,我们看到,妈妈说的话也有“道理”,毕竟家里只有三个人,爸爸妈妈没有损坏艺术品,那么只能是贾梦了。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有“道理”的话却并非就是事实。

放下偏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

认识到自己的偏见,是改正的前提。

很多家长来参加平等思维对话训练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存在偏见。当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有很多家长感到惊诧不已,同时产生了改正的动力。

家长要学会真正的平等。

家长要学会跟孩子交流,因为交流才是平等的,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去管孩子、去约束孩子;并且要学会真正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平等。

平等、公平原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如果家长每一次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而不是简单地指令、命令,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言行里感受到尊重,于是,他们内心产生的就是承担、是积极⋯⋯他们会变得非常听话,并且考虑问题的时候,都会以这种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偏执的想法。当孩子具有平等原则时,他就具备了一种优秀的品质,考虑问题的方式就会远远超过其他孩子,同时,他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承认自己可能出错,才可能达成平等的沟通。

当贾梦的妈妈带他来做平等思维对话时,我首先向他们解释了什么是平等思维。平等思维是承认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偏见,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偏见。

我跟贾梦说:“唐老师跟你交流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存在偏见,甚至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如果谈话过程中,你和妈妈发现任何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没有理解,或者表示不同意,都可以随时打断我、要求我做解释,我一定会停下来解释给你听,直到你听明白或满意为止。只要你提出合理的理由证明我说得没有道理,我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因为唐老师只有建议的权利,没有让你必须听从或遵守的权力。妈妈也一样,只有意识到自己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才会和孩子平等地沟通。”

家长和孩子要共同成长。

孩子们在成长,但很多家长并没有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家长会感到不适应。这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会出现很多的矛盾,如果家长态度比较强硬,孩子则会表现出逆反。出现这种矛盾的时候,家长们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只会抱怨孩子,把出现问题的根源全部归于孩子,而自己拒绝改变。

通过平等思维对话,妈妈认识到了自己在跟贾梦说话时,经常存在着偏见,并且表示愿意改正;贾梦也认识到,有时自己也是带着“有色”的耳朵听妈妈的话。最终,两人决定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以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小贴士

[停止情绪化、停止抱怨]抱怨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停止否定]否定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对抗,家长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表达的事情。

[意识到自己也会出错]沟通不是自以为是地指责、批评对方并试图改变孩子,而是首先承认自己也可能会出错。跟孩子说话时,可以向孩子表明:我也可能会出错,只要你能证明我是错的,你就可以不听⋯⋯

[凡事都说“好”]孩子的所作所为必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时首先要接纳孩子的行为,承认他这么想这么做这么说有他自己的道理;凡遇到孩子发表意见时就说“好”,即使不能说“好”,也一定不能说“不对、不好、不行”这样的言辞。

上一篇:儿子告父母,到底谁欠谁的 下一篇:一个地主老财和两个童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