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灰度空间

时间:2022-08-28 02:43:58

抑郁症,让患者痛苦不堪。剪不断的梦魇,挥不去的阴影。当普通药丸、可怕的电击,甚至心理治疗都无能为力时,一种植入人类大脑的全息导航脑起搏器横空出世,它能否为抑郁症患者打开重生之门呢?

夜,死一般沉寂。

他瞪大眼睛,失神地望着天花板。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裹着被子,床边放着一把匕首,还有两瓣香蕉皮。当黎明前太阳即将升起时,他却以泪洗面,拿着匕首一次又一次尝试着了结自己……

16岁时,李伟患上了抑郁症,他情绪低落,烦躁不安。青春的绚丽之花不再绽放,反被痛苦包裹得严严实实。6年来,父母陪他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知名医院,均不见效。

2009年7月,父母带着李强来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检查后,院方决定用全息导航脑起搏器植入术对其进行治疗。而该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即使在欧洲也仅有可数几例。希望与风险并存,患者及家属该如何抉择?这种手术能根除李伟的疾病吗?

漫漫长夜,路在何方

李伟,22岁,患抑郁症6年。

李伟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山西太原市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殷实的家庭,给李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人从不让他干活,而且别人有的东西他全有。让父母高兴的是,李伟很争气,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妈妈逢人就夸:“我们家小伟将来一定能上清华、北大。”

起初,小李伟很是自豪,在同学面前也很有面子。可随着功课增多,加上妈妈还要他参加作文班、数学班,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李伟有些受不了了。看着同学们每天都有大把时间去玩耍,而自己却像被圈在笼子里的蝈蝈,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次,李伟放学后和同学们玩到很晚才回来,结果遭到妈妈一顿训斥,爸爸也板着脸怒斥道:“玩能考上重点中学吗?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看你妈妈,忙完家里的活儿还要抽时间学习会计……”

此后,李伟每每想玩儿时,就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压抑的氛围让他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在李伟考上重点初中那年,妈妈也考取了会计证,到一家公司做会计师。父母工作忙了,对李伟的监督自然少了。他像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每天和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可到了期中考试时,他傻眼了。面对62分的数学卷子,同学们私底下交头接耳,有人说:“李伟学习不行了,以前总在前三名呢。”“就这样还考清华啊,我看考家里蹲还差不多。”听着大家的话,李伟恼羞成怒,他把卷子撕成了两半。

这下可惹了大祸,爸爸知道后又骂又打,还罚他跪在地上。

那个场面,让李伟铭记在心。他跪在地上,眼泪一个劲儿地流。透过泪水,看到家里的一切都是扭曲变形的。“为什么父母不像别人的家长那样呵护孩子,反倒像‘黄世仁’?”李伟绝望了。晚上,他把家里的驱蚊药倒进水杯里,喝了下去。过一会儿觉得头晕晕的,以为是起了作用,他蒙着被子默默地哭了,哭着哭着就睡了过去。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只是头有些晕。

这件事情,像一颗抑郁的种子,埋在了李伟的心里。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不再参加集体活动,他把自己藏在无人的角落,只希望变成一个隐形人,谁也别来关注他。

一个周二下午,全班同学大扫除,李伟负责擦拭窗户,看着他漫不经心的样子,班长随口说道:“你快点,像蜗牛似的啥时才能擦完。”班长“趾高气扬”的口气戳到了李伟的痛处,他想到自己当班长时的情景,想到平日同学们对他指指点点的样子,脸色骤然变得铁青。就在大家目光聚集到他身上时,李伟突然挥手一拳,狠狠地打在了窗户玻璃上,“砰”!在场人无不惊惶失措。

手被划破了,李伟丝毫没有害怕,反而狠狠地盯着班长。一些胆小的女同学吓得跑开了,男同学也担心出事找来了老师。

在学校旁的诊所,医生对李伟进行了包扎。很快,妈妈接到老师电话赶了过来,并把他带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瞪大眼睛,手指狠狠地戳着他的额头,像一只愤怒的“母狮”,大声地咆哮:“你想把我给气死啊!你看人家张晓,他妈妈逢人就夸儿子学习好。你倒好,把我的脸丢尽了。现在竟然还学会在学校耍脾气……”

妈妈说话的方式让李伟感到一阵阵刺痛,万念俱灰。他多想妈妈能懂得他内心的痛苦,能安慰一下他啊!可是……李伟全身的血液都往头上涌,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让人厌恶。他靠在墙壁上,紧紧地抱住头。突然,他一边吼叫一边抓住自己的头发拼命揪。

“儿子,儿子,你怎么了?”妈妈被他的举动彻底吓坏了。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哪曾想自己的话竟然让儿子如此受打击。妈妈紧紧地抱住他,连连安慰……

那夜,李伟躺在床上,纹丝不动,他静静地聆听着周围的一切声音:爸爸的叹息,妈妈的抽泣,小鸟的歌唱,草虫的骚动……这一切声音,哪怕是电话的铃声,都让他烦躁痛苦。

次日,父母带他到人民医院,医生按头疼给开了药。可一周后,李伟仍然情绪不对。后又找到一位中医,医生把脉、翻看眼球,又追问他的发病原因,最后摇摇头说:“这孩子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那一年,李伟才16岁。每当他意识清醒时,就会自问:漫漫长夜,路在何方!

地狱到天堂,还有多远

2003年春天,确诊李伟患上抑郁症后,妈妈痛哭流涕。她内疚没有在李伟小时候进行挫折教育,以至于他碰到挫折就倒了下去。同时,更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对儿子那么“苛刻”……

此后,父母开始带着李伟到处求医问药。孰料,李伟一开始就对药物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吃几天达不到以前的状态就拒吃。后来,妈妈就骗他说是补充维生素,可是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想要的效果。

3个月后,爸爸带着李伟到市内一家大医院看病。教授根据病症开了药,吃了一段时间,有所好转,症状减轻,可以去学校读书了。很快,父母给李伟办理了转学手续,插入初三年级学习。同时,妈妈也辞去了工作,每天除了关心呵护他外,还帮助他复习功课。看着妈妈辛苦的样子,李伟淌下了幸福的泪水,他向妈妈保证一定用毅力克服困难,早日康复,考入重点高中。

然而,让父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个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呜呜的风声和忽明忽暗的雷电强劲而舞。当天空发出“咔嚓”的雷声时,犹若惊弓之鸟的李伟突然一声吼叫,猛地站起来摔掉了书本,还了课桌,接着抱头蹲在了地上。教室里一片混乱,老师也吓坏了,连忙通知家长速来学校带走李伟。

李伟再次发病,让父母担心极了。于是他们接受医生的建议,让他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躺在病床上,李伟虽然闭着眼,可当晨光从窗外照到他的脸庞上时,仍感到它刺痛了自己的双眼;正午的太阳,撩拨着树上的蝉儿,那凄厉的声音,像细针一样他脆弱的心房;夜空,虽然有皎洁的月光,闪烁的群星,但一想到穿白大褂的医生,他就有一种窒息的恐惧感。

于是,李伟要求出院。从那以后,他开始写日记,学着控制情绪。

即使是这样,李伟还是参加了当年的中考。因为成绩不是太好,父母就花万元高价把他送进了一所封闭式私立高中。

面对新学校、新环境,李伟依然没办法融入学校的生活。他显得性格孤僻、不合群儿,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从不主动接近人,也不参加任何活动。

一次,几位同学邀请他去打篮球,或许是当天的心情确实不错,李伟答应了。由于消耗体力过大,没过15分钟他就感觉精神恍惚起来,担心会发生意外,李伟没打招呼就直接跑回了宿舍。虽然给大家留下了“有毛病”的印象,但他为自己能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而高兴。

然而,紧张的高中生活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儿来。第一次季考,李伟的成绩排在了年级组的末名,当排名榜贴在校园的报栏里时,所有的同学围观查看。看到自己那可怜的分数,强烈的自尊心一下触动了那根敏感的神经。那一刻,声音刺耳,阳光刺目,就连那葱茏的绿树仿佛都在嘲笑他。躺在宿舍的床上,李伟闭上眼睛,昏昏沉沉的,他感到一颗无助的心在不停地下坠,一直坠到无底的深渊……

“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精神恍惚中,李伟拿起刀片放在了手腕上……

李伟醒来了,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妈妈就守在他床边,泪水还挂在眼角。

出院后,李伟的妈妈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然而,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就像癌症一样,会扩散至整个身体系统,你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要结束这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那段时间,李伟整日卧床不起,接连几天不吃不喝,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当身心被大片大片的恐惧、孤独和绝望吞噬时,他就尝试着从床上摔下去,或许肉体疼痛的感觉可以转移一下内心的痛楚和挣扎。当父母破门而入看到那惊心的场面时,心疼地抱住李伟号啕大哭。

为了彻底治愈抑郁症,李伟的父母在两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药抱回了一箱又一箱,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当李伟清醒时,每每看到父母焦虑、辛苦的样子,他都痛苦不堪。跳出“地狱”的强烈愿望一次次涌上他的脑海。

神奇起搏器,植入大脑重现阳光

2005年7月,北京某医院针对李伟的症状,开了药品,虽然只有区区几盒,但效果确实很明显。服药不久,李伟又回到了学校,继续从高一读起。为了更方便照顾他,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可以住在家里。

9月一个周末,妈妈看到李伟的房间空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担心他会出意外,召集所有的亲朋开始满城寻找。然而到了傍晚,李伟竟像没事儿人一样回来了。原来,他早上起床后去郊外散心了。因为他在网上看到,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绿树花丛,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压抑心情,有利于康复。真是虚惊一场,不过妈妈嘱咐他以后再出去千万要告诉家人,而且要随身带药品。

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李伟的病情逐渐有所好转,病发间隔也越来越长。高二那年,因邻里关系紧张致使病情复发,虽然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一直到高三,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中上游。

2008年夏天,李伟参加了高考。走出考场后,他状态良好,还向妈妈表示:“进二本没问题,你就准备给我摆酒席庆祝吧!”李伟的自信给妈妈带来了无限希望,妈妈把李伟的话转告亲朋,大家一致盼望他能早点拿到录取通知书。然而,希望最终化作了泡影,并导致李伟再次病发。

深夜,想到可怜的300多分的成绩,再想到亲人的期望,李伟的脑子变得模糊了。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黑暗之中,他拿出锋利的刀片,朝手腕压下去,钻心的疼和流出的血让他惊醒了:“我走了,爸爸怎么办,妈妈怎么活啊!”刀片陡然跌落在地。

类似的症状反反复复,李伟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差。到了2009年春天,他的视觉竟然也变得模糊起来,连电视画面都看不清楚了。生命不堪重负,他一次次想要了结,却被母亲给拦住了。她寸步不离地看着他。李伟的病,成了压在父母心头的一块巨石,将其搬掉,成了他们余生最大的愿望。

2009年7月,在朋友的引见下,父母带着李伟慕名来到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外科王学廉教授在对其进行检查并做了周密的研究后,告诉了李伟父母一个可喜的消息:通过全息导航脑起搏器植入术可以治愈抑郁症。原来,长期以来,王教授带领科室成员潜心研究,提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奖赏环路中的伏隔核。伏隔核是人兴奋的“源泉”,正常人能自主调节神经环路,表现为情绪的变化,而抑郁症患者神经丧失了自主调控的功能,所以持续低落。王教授发现可以通过外界刺激伏隔核,达到让人兴奋的目的。并且手术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自主调节刺激强度。

李伟父母表示不管花多大代价、用什么医术,只要能医治好儿子的病就可以。

7月13日,李伟被推进了手术室。医护人员先是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帮助医生确定放入电极的位置,此过程采用局部麻醉),随后又通过核磁共振(MRI)精确地检查定向架位置 ,并根据需要计算出了植入脑起搏器部位的定位数据。待定位找准刺激部位后,王教授将4个1.省略

网址:www.省略

上一篇:刘德华:为什么是朱丽倩而不是喻可欣 下一篇:儿子告父母,到底谁欠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