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宅养老及老年住宅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10-06 06:22:55

【摘要】从置业角度,在宅养老模式下的房屋,可以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购买,减轻了双方的置业负担;从生活角度,在宅养老降低了生活成本。不论是同堂居户型、空巢居户型、还是网络家庭共居模...

对在宅养老及老年住宅设计的思考

0前言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的数据显示,2006年初,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3亿,恰好为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以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老龄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1、在宅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在宅养老”的“宅”可以是多种意思,包括:老人和家人共同的第一居所;老人的第一居所,家人的第二居所;老人和家人共同的第二居所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3万元以后才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人均GDP在3000元时就较早地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大部分的城市老人还是期待在普通的社区中养老。机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50%左右,但是其中85%左右老年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的生活方式,而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只占6%到8%。依照我国传统居住习惯,以及目前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与父母共同生活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最理想的养老模式,在宅养老是“介助介护”养老居住理念的体现。中国无论从传统习惯还是经济状况等方面都更依赖“居家养老”方式。

在宅养老是设施养老与亲子家庭互助网络养老的结合。与设施养老不同的是,在宅养老的老年社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人群年龄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关系的多元化、老年生活的多元化、设施配套的多元化。通过营造一个多元化的生活空间,让老年人感到自己依旧属于这个社会,而并非与原有的社会生活突然隔离,住进陌生的清一色都是老年人的“城市补丁”中去。

从置业角度,在宅养老模式下的房屋,可以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购买,减轻了双方的置业负担;从生活角度,在宅养老降低了生活成本。不论是同堂居户型、空巢居户型、还是网络家庭共居模式,它都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可变性,满足父母舒适养老的同时自己也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无需养老阶段还可以将部分出租,未来自己养老也有了保障。事实上,很多设施是可以共同利用的,如社区医疗、社区商业、部分会所功能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摊薄使用成本。位于闹市区的在宅养老社区,可以更好地建立老年与社会资源的关系,生活、医疗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借助城市周边成熟的公共设施。同时,城市公园也将因此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医疗机构也将因此促进社区医疗网络服务的延伸,等等。

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的需求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健康的需求

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2依存的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2.3和睦、安静的需求

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2.4支配、尊重的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2.6求偶的需求

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3、适合老年住宅设计的要点

老年住宅设计的基本点不是把老年人作为负担去适应和迁就居住环境,也不是把老年人放在被动的位置,而是应根据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采取人性化的措施,通过加强和设置住宅的某些设施激发老人的生活情趣,最大限度地延长健康期,推迟护理期的到来,从根本上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3.1 住宅入口

住宅入口标识明显,有利于老人识别。入口面积适当放大,地面台阶及坡道平缓,便于老年人通过,并在老人经过处预留安装扶手的埋件。

门的宽度要适当增加。因为老年人容易丧失平衡感,易摔跤,室内地面应平坦,没有高差,特别是一个踏步的高差,不可设门槛等障碍物,地面材料防滑、色彩柔以及不发生强反光。

3.2 门厅、起居室、卧室

从门厅的设计看,应有扶手、坐凳,而且空间不宜局促,由于凳子摆不下,致使老人一般需要扶着鞋柜等物的台面换鞋。此外,还应该注意轮椅的收放空间问题。

起居室多是老人喜欢停留的主要空间,看电视、听音乐、看书、休息的地方。但对于老人来说起居室宽的意义不大,因为老人看电视不仅是需要屏幕大,很多时候还要看见字、听见声音,所以,适当距离就够了。沙发也不宜太软,但要有扶手,不要让老人坐下去就站不起来。

老年人的住宅中,尤其是卧室,不宜设置吊柜或低柜或床下柜,避免老年人攀上蹲下引起的病变或意外伤害。

3.3 厨房、卫生间

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要适当放大,以便于坐凳或坐轮椅使用。老年人的卫生洁适宜使用亚光白色,也就是即感官清洁,不反光,又便于随时可以发现老年人的某些病变。洗脸盆可采用限流自闭系统,坐便器宜选用节水型旋涡虹吸坐便器。洗浴设备选择淋浴为好,尽管他们很喜欢使用浴缸,但后者比较危险。所以,在老年住宅中,建议尽量安装淋浴,这样就可以把使用浴缸进出而造成老人滑倒的危险降到最低。如果非要用浴缸不可,就必须在适宜位置安装他们能够借力的扶手,尽量降低危险系数。

老年人容易失禁,厕所应靠近卧室,并且设夜视灯,卫生间、厨房宜用推拉门,厨房洗涤台和灶台以及卫生间洗面台等下面应该凹进,以便老人可坐下把腿伸进操作。

3.3 其他

要把储藏间利用好,鞋柜、吊柜,尽量都有,让老人一次性什么都可以放下、找到。家具尽量小型化。因为对于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来说,小型化的家具,利于打扫卫生或者减少东西的挪动需要,没有太小的,就拼装。比如茶几,就买几个小桌子拼上,其他柜子也可以依法炮制。

4、结语

所谓人性化,就是老年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一切都要为老年人的生活预先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行动能力逐步衰弱,在居住环境中通过适当借助设备设施的改善使老年人获得自立、自理和信心,有利于老人发挥余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浅谈老年住宅设计》作者:郑海晨

[2] 《甘肃科技》 2003.6

上一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及其施工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从高校辅导员视角研究新生弱势群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