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10-06 06:01:26

论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 要: 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 主导作用 知识导入 知识探究 评价小结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还不成熟,其主体作用是有限的、不确定的;(2)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作用是充分引导学生开展“主体”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

没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是不成功的。教育本身赋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是:在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旁观者和中立者,而是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自己探究、发现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探究知识、怎样归纳、怎样评价学习过程等。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的同时,注意科学合理地组织、引导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科学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知识导入中的点睛之笔――适时、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导入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有效点睛。

1.要注意导入的分寸,适时点睛。

导入通常是轻松有趣的,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容易使学生过分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导入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一般来说,导入应开门见山,既不喧宾夺主,又应铺垫渲染,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

2.要强化导入的作用。

导入最基本的作用是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导入成功了,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强调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意义、重要性;也可以强调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方法、特殊性。教师的点睛能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意义”这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总体、样本的意义,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常见例子“煮一锅汤,尝一小口,就知整锅味”点睛两个概念一个关系:一味汤――总体,小口――样本,知整锅味――样本估计总体。这样的导入让学生觉得用样本估计总体简单好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探究中的点睛之笔――辅助、导航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合作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并要求其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学生正是在这种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得到了加速发展。可见,教师如何在探究中担任好主导者显得尤为重要。

1.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要致力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保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教态和学生交流;用温暖的话语、鼓励的眼神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你的回答真精彩。”“来,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2.帮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步骤。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没有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无的放失,不知所措,从而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师生、生生互动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目的方向,提供探索的线索和材料,和学生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大量指导,它的展开是渐进式的,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3.给学生适当的探究空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更应把握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若探究时空过短过小,学生就只能草草了事,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谈不上什么发现、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强化。若探究时空过长过大,就容易造成探究失控,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甚至会造成课堂混乱,无纪律。

三、评价小结中的点睛之笔――激励、启发

1.尊重学生的探究表现。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教师对学生在探究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自信心和意志品质要表示肯定和激励。教师可以用激昂的话言、专注的眼神、响亮的掌声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2.对探究成果客观合理的分析。

(1)如何对探究成果进行分析。“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探究成果是正确的,则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如果探究成果有误,则应耐心指出,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原因,修改错误,积累经验。

(2)如何对探究成果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数学本身决定了有些问题可以一题多解,教师不一定需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解法,但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多种解法中,哪些用的是基本解法,可以在类似情境中扩展应用;哪些用的是特殊解法,仅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易懂,以后要善于应用;哪些方法复杂晦涩,尽可能不用少用。经常这样“点睛”,学生就能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最优或较优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3)如何合理应用探究成果。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将探究的问题举一反三,一题多变,通过适当增减、更换问题的条件结论,重新让学生思维解决,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使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合理定位角色,课堂走向精彩 下一篇: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