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命题、制卷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2-10-06 05:09:44

物理命题、制卷的认识与实践

命题与制卷是教学的常规工作,是教学测试与评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

命题与制卷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门教学统筹艺术。一个好的命题、一份好的试卷,总能耐人寻味,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每一位富有责任心、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命题与制卷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测试评估、优秀人才选拔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 命题、制卷的区别联系

命题与制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仍有一部分教师将两者混为一谈,直接影响平时命题、制卷的质量和水平。

所谓命题,通俗地讲就是出题,或者说是编题。它研究的是局部、个别事件,往往针对一种现象、经历某种过程,围绕一个问题构思,需要利用信息、捕捉信息、提取和加工信息,高度概括、抽象成具体的问题,并用文字精辟完整地表述清楚,提供给学生回答。

制卷是将命得的题按一定的规格要求、测试目标,进行科学配置成一份试卷。制卷受人的意志支配,受测试的权威性、不同等级水平要求等因素制约。所以,制卷不是将命题进行简单的拼盘。

形象地说,命题是精雕细刻一只棋,制卷是运筹谋划一盘棋。命题为制卷提供正确可靠、可供选择的题素,是制卷的前奏。而制卷是命题的后续,是命题体现价值的舞台。有好的命题却无心制卷则不行,同样出现科学性差错,不切合教学实际的命题,根本不能命制成好的试卷。可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命题与制卷的和谐统一,把“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科学探究,发挥学生潜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命题,在制卷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呈现。

二、 命题、制卷中存在的弊病

部分教师对命题制卷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这是考试研究中心,教考研究院命题专家们的事,导致命题意识退化,制卷质量老化。命题制卷中的两大弊病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命题制卷随意性太强。现在教师很少自己命题,往往将他人命题信手拿来,东拼西凑进行编制。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实行“一纲多本”,有些命题只适用于部分教改实验区。即使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各地选取必修与选修模块不同,应运而生的命题也不甚相同。很明显的是“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内能和气体性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几何光学”等知识点在全国各地的教学不是协调同步的。如果不加以区分,随意命题制卷将严重影响教学测试评估的有效性。

二是命题制卷盲目性很大。现在一些教师将现成商业性试卷、网上下载试卷、各地名校试卷作为测试卷的情况十分普遍。盲目引进不适合“学情”的测试卷,使学生感到倒胃口。因为这类试卷中的陈题、旧题偏多,命题缺乏时代气息和新课改理念。一些校际特色过分明显的试卷与自己所任年级的教学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各地考纲存在一定变数,盲目选用域外试卷,会降低学生对考纲的可信度。这种坐享其成,缺乏独立自主的命题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训练,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三、 命题的三种途径

好的命题应该体现新课标理念,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双基,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为出发点。要用好的命题丰富学生头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1.精心挑选命题

有些命题长盛不衰,富有生命活力,一直被人沿用,是因为它的经典,是因为它被大型考试证明是有价值的。这些命题可以作为制卷的“材料”,问题的关键是“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拿来。挑选时必须掂量每一道命题的测试水平,能力要求,难易程度是否符合拟定的训练测试目标,这也是“命题”的过程,同样能觅到好的题。

2.坚持改编命题

命题变化才会有新鲜感,命题活了就会刺激学生思考。其中用心改编不失为命题的一种途径,命题改编的意向较多,譬如情境进行迁移、设计条件变化、题型更换(选择题、填空题互换)、难易度调节(单项选择变多项选择;唯一性变开放性,单一性变综合性等),改变以后有新的立意,也能成为好题。

3.力求创新命题

取材崭新、构思新颖、立意创新的首次亮相的命题便是创新命题。创新命题要求较高,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们不能要求每道命题都创新,但力求有创新的命题意境,使命题吐故纳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关心与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热点问题,留心寻找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创新的命题总是把物理情境模型化、物理知识能力化、科技信息(实际)融入化。

四、 制卷完成方法

制卷是命题资源的整合,出于不同的测试评估目的,制卷完成的方法有所不同,下面的几种方法比较常用。

1.模拟的方法

围绕某类考试测试要求,仿照同类卷结构规范组卷,典型的就是编制中高考模拟卷。模拟的方法有一定的参照,带有一定的针对性、猜测性、仿真性参考价值,学生往往以此来考量紧接着的中、高考可能得分情况。模拟的方法是在权威性、可信度驱动下完成的,所以显得特别的严肃认真。

2.对比的方法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分层编制试卷,常用于课题研究采样分析,也用于分层教学的A、B卷制作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有上海卷采用的一卷两分叉,教改实验区采用的模块选作。对比的方法往往将同一知识点分成不同的能力要求,不同测试对象选用不同的难易度命题,达到各取所需,使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的目的。对比的方法工作量增加,但贴近教学实际,迎合人性化教学需求,普遍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3.补漏的方法

根据测试过程发现的问题,紧跟着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性制卷,可谓“见缝插针”。补漏的方法是测试的后续,只有在测试结果分类评估的基础上,依托浓厚的命题资源,才能顺利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往往与试卷讲评紧密结合,可以将学生做错的题重新整合成一份试卷,也可将薄弱环节突出的问题充实于一份试题,这样有的放矢,效果更佳。

五、 提高命题制卷的质量

命题制卷的过程反映教师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对问题透彻理解的深刻性、对命题带来的

教学效果的前瞻性,突出反映教学意愿和理念的主观能动性,与命题制卷的质量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提高命题制卷的质量呢?

1.提高命题质量的措施

(1)从实际中选取命题素材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从科普、新闻中挖掘素材,尤其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选取试题素材。这一方面比较容易将它转化为探究性问题情境,使选取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问题情境;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问题解决背景,即作为问题的已知条件;以科学探究能力为问题解决路径。要求问题情境的表达充分、简练,即与解题相关的信息要充分表达,不影响解题的要省略,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问题解决的背景知识要确保已知,即要确保作为已知条件的背景知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的,试题检测的确是探究思维能力而不过多牵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问题的考点着落要准确,不要风马牛不相及,即要依据不同的问题素材设置不同的考点,因为不同的素材适合不同思维能力的考查。

(3)反复推敲“磨题”

“磨题”就是反复推敲斟酌,是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思索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比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等。

2.提高制卷质量的措施

(1)制定命题制卷双向细目表

一般可按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手册)或教学进度的不同使用要求制定。表中包括题型、题号、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A、B、C)和难易度(易、中、难)、分值等考查、评价要素。重点规范试卷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试题类型和试题难度等几项重要指标。明确命题制卷目标和方向,可克服随意盲目性。

(2)设置科学评价系统

命题制卷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掌握,寻

找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对测试的结果要进行分析研究,设置科学的评价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命题制卷的质量。

(3)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针对评价系统中找到的问题,采取置换测试水平相仿的命题进行补救。这样可克服学生

死记硬背结论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新的物理情境问题中,重复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这样无疑会提高命题制卷的质量。

总之,命题制卷前要有双向细目表,测试过程中要有评价系统,测试以后要有查漏补缺,实现全程跟踪,确保命题制卷的质量。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议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