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和治疗选择

时间:2022-10-06 05:04:33

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和治疗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县级医院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1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均安排急诊,在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基础上,应用钡餐对比检查等方法定位诊断,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补血、补液、冷生理盐水胃灌注、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部分中转手术,针对满足转院者转院。结果:明确出血位置93例;输血治疗61例,83例止血成功,平均住院(16.4±3.8)d;转院32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钡餐对比、X线等技术,结合病史问询等方法可基本明确病因与出血点,采用输血、输液、药物治疗等方法多数患者活动性出血可获控制,但部分患者需长时间住院维持治疗,及时转院有助于降低死亡几率,医师应掌握转院指征,针对疑难重症者及时转诊。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临床治疗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率约为17~144/10万人,死亡率约为5%~10%,可原发也可继发,病情可轻可重,可急可缓,部分患者发病隐匿,部分进展迅速,威胁患者生命,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出血,及时解除危象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是开展治疗的基础,实现方法较多,如X定位、CT/MRI检查等,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基础诊断技术以提高诊疗效用值得深入研究。我院应用常规方法定位诊断、治疗消化道出血120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8~84岁,平均(56.3±5.9)岁。儿童8例、青年人18例、中年人30例、老年人64例。上消化道出血79例、下消化出血41例。消化性溃疡及炎性病变95例、血管性病变25例。病程5h~3d,平均(15±5)h。呕血81例、黑便92例、便血7例、休克11例。

1.2方法

(1)定位诊断:立即安排急诊急救,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询问病史、相关症状表现,初步明确患者疾患。如,有既往消化道溃疡诊疗史,发病前期伴有反复性上腹疼痛,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表现,大便隐血时间长,高度怀疑为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出血,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应用X线钡剂检查,若患者呕血症状较严重,有条件者可应用血管造影成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技术,诊断一般在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后24h开展。若患者伴有便血等临床表现,据便血的颜色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血液在肠道中通过的时间越长。观察呕吐物质的性质,若见血性物质,可初步明确出血点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测量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可初步判断失血量,血尿素氮测定可作为结肠以上部位出血鉴别依据。

(2)治疗:①非手术治疗,包括紧急输血,建立1或2条静脉通道,补液,患者符合输血指征,监测血压,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法、量与成分,紧急输血;明确出血点后,对症止,针对胃十二直肠溃疡致大出血患者可向胃内关注少量冷生理盐水,或灌注经稀释的甲肾上腺素,后期应用奥美拉唑等药物止血,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若药物止血不佳,考虑转手术;②手术治疗,明确手术指征,如内科治疗失败、体征转危、血流循环动力学不稳定、反复出血、患者要求手术,及时中转手术。

(3)转上级医院: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手术能力不足,部分需转手术或介入彻底止血治疗者需转院治疗,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转院:①无法明确诊断,无法定位出血点,影响治疗;②需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医院技术条件不足;③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家属同意转院;④患者家属主动要求转院;⑤病情恶化,采取现有的积极治疗方法,仍无法控制出血;⑥合并症进展、恶化。

1.3疗效判定

出血停止:①无呕血、黑便;②生命体征平稳,收缩压>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120例患者,明确定位出血点93例。输血治疗61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循证治疗护理。83例止血成功,住院9~89d,平均(16.4±3.8)d。转院32例,因治疗无效、病情恶化等院内因素转院23例,应患者要求转院8例,因合并症转院1例。死亡5例,均伴有失血性休克,其中2例出现腹腔感染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转院后治疗无效死亡。

3讨论

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包括原发与继发,基层医院收治多为原发,多见溃疡性出血、急性炎症出血、粘膜损伤出血,治疗应以定位诊断,确切止血,解除危象为主要目的。本次研究中,采用血尿素氮测定、钡餐对比、X线检查等方法定位出血位置符合率较高,达77.5%,未明确出血点27例多因病情恶化而转院,出血点的定位直接影响治疗,进而影响预后。

基层医院条件有限,针对出血位置已明确患者,应用药物、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服用胃酸抑制剂等药物,止血成功率可满足需要,本次研究止血成功83例,针对出血点未明确者,同时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观察48h,或立即转院治疗。一般来说,内镜技术是诊疗消化道出血最佳手段,止血确切,效果较高,但多数基层医院未能掌握此项技术,针对出血较急者、病情急骤者,应在积极急救下立即转诊。

充分利用现有的诊断、治疗资源,发挥基础技术优势,及时转院是基层医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原则。医师应积极积累经验,充分学习掌握基础理论与方法,熟练应用各种诊断、治疗器械,提升自身对常见病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水平,针对疑难重症不应勉强,采取积极的支持治疗措施,控制病情,争取转院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吴霞,杨毅,唐万彪,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84-85.

[2]赵红,张红芳,李海涛,等.以Rockall积分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程度给予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142-145.

[3]所剑.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和治疗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602-603.

上一篇:乡镇卫生院十二种常见病临床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门诊治疗异位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