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的瓶颈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6 04:35:44

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的瓶颈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当前,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混浊和违规捕捞严重影响放流效果,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分离的负面影响,增殖放流投入规模较小效果差无法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大连金州新区近海水域的污染加剧的影响等方面。大连金州新区应抓住机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增殖放流的渔政管理,加强增殖放流技术研究,加大增殖放流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其成为重要的海洋渔业产业之一,以此推动全区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瓶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辽宁从1985年开始,就进行了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的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以后20多年时间从未间断。2007年以后,政府投入成为增殖放流的主要资金来源,推动了辽宁增殖放流的发展。

增殖放流是一项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事业。增殖放流同陆地上的种植业、放牧业类似,利用自然水域的生产力,具有补充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民的收入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2012年,大连市金州新区共投入3402万元进行增殖放流,投放海参苗2.1万公斤,投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共计16.82亿尾(枚)。目前,金州新区已建设5处海洋牧场,完成人工鱼礁投放100多万立方米,改造海域面积2万余亩,预计回捕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2410吨、中国对虾643吨、日本对虾270吨,投入产出比将达到1:9,实现产值3.03亿元。

一、大连金州新区开展增殖放流的积极作用

(一)补充和恢复大连金州新区海域渔业资源

由于多年的酷捕,近海水域污染,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修坝、筑路、架桥、填海等等,使大连金州新区海域渔业资源急速下降,甚至濒临灭绝,再不进行增殖放流,就会错过放流时机。通过增殖放流,用人工的办法来补充渔业资源群体进入到近海,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又改善了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大连金州新区海域通过20多年的对虾增殖放流,对于补充和恢复对虾资源的作用明显。

(二)改善大连金州新区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增殖放流在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在大连金州新区海域增殖放流的品种,基本在沿岸附近海域生存生长,参与近海水域生态系统循环。增殖放流,人放天养,不用投饵,就能获得水产品,具有碳汇作用,根据增殖放流种类的食物链,每年要从海洋中移除大量的碳,具有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提高渔民的收入促进渔业发展

增殖放流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增加水产品产量、增加渔民的收入和促进渔业发展。每年春夏投放增殖放流的苗种,秋天或周年内就可以收获捕捞,周期短,见效快。根据2012年大连市金州新区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回捕预计,投入产出比将达到1:9。平均回捕率5-10%,大连市金州新区捕捞渔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些渔民增收十几万元。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水产苗种、渔需物资、水产品加工等相关渔业产业的发展。

(四)促进大连金州新区渔业社会和谐

增殖放流,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大连市金州新区通过这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让社会上的各方面人士都来关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关心水生生物的资源问题,关心渔民的生活问题。随着增殖放流规模和影响的扩大,不仅使大连市金州新区的渔民分享到增殖放流的成果,增强对渔业资源、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而且也会促进大连市金州新区新渔区、新渔村建设,促进大连市金州新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水质混浊和违规捕捞严重影响放流效果

增殖放流工作在大连市金州新区已经开展了多年,虽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在实际管理中对填海和偷捕仍缺乏有效的监管。增殖放流的种苗投放到海里后,要经过在放流港湾暂养,再进入沿岸海域生长、育肥直至长成。放流苗种体小质弱,对水质要求高,由于沿海海域因各类施工导致水质浑浊,对放流苗种的幼体生长发育不利,导致放流的苗种成活率、回捕率很低;其次是非法违规捕捞影响了放流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休渔期间少数渔民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伤害了增殖放流的幼苗,此外,渔民不按要求提前抢捕,捕获尚处于最佳生长期的增殖放流群体,这样捕捞的增殖放流群体个体小价值低,对放流的回捕产量与经济回报影响很大。

(二)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分离的负面影响

从2007年开始,大连市金州新区的增殖放流全面实现公益性、社会性,取消了向渔民收费政策。增殖放流的资金由地方财政出资为主,并且逐年增加,以此推动了大连市金州新区增殖放流的发展。但是,由于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是政府,获利主体是渔民,产生投资与获利相分离。渔民对于白捡公有利益,普遍存在“不捕白不捕,不捕就没了”的心理,未等放流个体长成就争相捕捞,甚至在伏季休渔期间就开始捕捞,严重影响了放流的效果,阻碍了增殖放流的发展。

(三)增殖放流投入规模较小效果差无法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对于多年水生资源匮乏的大连金州新区所辖浩瀚的海面而言,每年只靠财政投入的增殖放流资金确实太少,广阔的海洋自然环境条件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加之管理缺乏,放流效果较差,因此渔民受益较低。另外由于投入不足,一方面无法保证培育苗种的饵料供应,导致放流提前规格偏小,直接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另一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工作跟不上,诸如缺乏对种苗放流和跟踪评估技术研究,放流容量评价技术研究,放流标志技术研究,放流效果评价技术等研究工作。放流的品种较少,放流的效果较差,影响增殖放流的发展。

(四)大连金州新区近海水域的污染加剧的影响

由于大连金州新区是开放型工业区,新区内工厂较多,城市人口增长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近海水域水质呈下滑趋势。原油溢油和化工业有害物质泄漏,也加剧了大连金州新区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态势,海洋生物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此外,今年沿岸填海,悬浮泥土颗粒造成海水浑浊,破坏了水质。水质污染不仅导致大批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等种类的死亡,直接影响近海水域渔业资源,还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多种鱼类、虾类、贝类等饵料生物造成危害,破坏其食物链,间接影响鱼类、虾类、贝类等渔业资源,导致近海水域天然渔业资源量减少。在受到污染的近海水域进行增殖放流,其所处的水质条件不佳,饵料生物基础被破坏,必然导致增殖放流的种类生长缓慢,影响增殖放流的效果。

三、促进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海洋资源的国有性和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及增殖放流的特性决定了增殖放流本身是一件公益性事业,现阶段实施主体仍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的主体以各级财政为主,但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并坚持公益性,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大连金州新区的增殖放流持续发展下去。发展增殖放流,对于恢复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等具有明显的作用,渔民是其主要获利者,这与政府渔区经济、惠民工程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因此,理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二)加强对增殖放流的渔政管理

由于目前的增殖放流投资主体和获利主体是分离的,这也导致增殖放流投资主体―政府和获利主体―渔民之间的对立,无形之中增加了对增殖放流管理的难度。加强对增殖放流的渔政管理,除渔政部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科学化外,还要让渔民参与增殖放流管理,改变渔民在增殖放流的管理体系的地位和性质,吸纳渔民投资放流,使渔民既是获利者,又是管理者。渔民对于增殖放流管理的作用是政府无法替代的,他们常年生活在海边,作业在海区,若他们积极参与放流管理,会使放流事业事半功倍。

(三)加强增殖放流技术研究

发展增殖放流要始终把科学研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增殖放流要遵循对虾生长的自然规律,增殖放流技术方案的制定要科学,要符合自然规律,操作技术、管理和跟踪调查也要科学,所以加强放流技术研究是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增殖放流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才能不断推进增殖放流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种苗放流和跟踪评估技术、放流容量评价技术、放流标志技术、放流效果评价技术等研究工作。

(四)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是大连金州新区增殖放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增殖放流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恢复近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利用近海增殖渔业的科技成果,对当地海区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梭子蟹等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将产供销、渔工贸、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改造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渔业、渔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渔户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渔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海洋渔业作为重要的海洋产业之一,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海洋增殖放流的发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其研究也会逐步深入,海洋增殖放流的作用和贡献会更加突出。大连金州新区应抓住机遇,加大增殖放流的发展速度,使其成为重要的海洋渔业产业之一,以此推动全区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日韩防务战略合作难以发展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