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10-06 04:27:39

“大语文教育”之我见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劳动,语文教师必须摆脱为升学服务的桎梏,明白语文是学生终身用来为自我服务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所谓大语文教学观,我的理解就是着重把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无论课内课外都要重视和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从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来看,愈来愈反映大语文的教学观――内容不单是文学的,有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的、学科交叉的……语文教学正呈现出逐步向其他学科、课外活动扩散的趋势。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正日趋贴近生活。因此,我们常说生活处处是语文。更确切地说,时时有语文,事事有语文。

同时我们更要明白,大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强化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外,更要强化育人的功能。所以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必须从育人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同时,在人格、品性、情操上也得到陶冶和熏陶,从而完善人格。语文就是这样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是这样做的: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必须树立和落实大语文教学观,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课文只是一个范例。只是起一个引路的作用,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冲动,从而实现主动阅读。因此,教学中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样化,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我们的教材内容。例如学习《沁园春,雪》,学生自己课外主动上网或到阅览室去借阅图书,了解作者,走近作者及其更多的作品。同时开设中外名著选修课、读书报告会等,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文学素养;开设演讲课和口头作文课,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写诗词或文章,重视课堂练笔。这样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项才能,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主阵地,而且要从生活中汲取,所以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外活动。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转为开放型,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里去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处处是语文”这句话的深意。例如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啄木鸟”行动,让学生到商店招牌广告中找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不通的句子等。为校园内的花木写说明牌,征集春联等活动,这样把课堂和社会、学和用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通过我校的文学院,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定期出版作品集、简报和专刊,为学生开辟写作园地,我们还组建小记者队伍和广播小编辑,由小记者、小编辑去主持每日校园的广播节目。

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组织课本剧文艺表演,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综上所述,这样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学习水平;从长远看,对学生的人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灌输,而是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灵动的课堂。从而,培养出具有很强的个性意识、现代意识、能说会写、能言善辩、善于工作的人才,充分发挥了语文的社会功能,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语文的人文性也就得以实现了。

上一篇:“常态课”问题调查及对策 下一篇:阅读教学个性化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