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结核病转归的相关因素综述

时间:2022-10-06 03:53:33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控制

早期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实施有效的治疗管理是化疗成败的关键,影响结核病转归的因素,既有治疗相关因素,如治疗方案是否正确,是否完成规定的疗程,也有非治疗因素,如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社会经济因素等。现就影响结核病转归的因素综述如下:

1患者因素

1.1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由于对卫生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结核病的基本症状和传播途径、危害性、国家政策等,出现症状后不知道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误[1]。

1.2心理因素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确诊结核病后患者在受到疾病的折磨同时,也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他们产生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这即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和效果,也给患者心理健康、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1.3经济生活状况在我国尽管大部分地区落实了为涂阳肺结核提供免费化疗政策,但是相关的辅助检查和辅助用药费用并不低,这对结核病患者的长时间治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且肺结核患者家庭年收入普遍低于当地人年均收入。对于家庭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富裕的肺结核患者来讲,经济成为他们坚持完成治疗的最大障碍[2]。

1.4机体状态病人患结核病前后的机能状态对结核病有一定影响。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患结核病风险。孕期及产后易发生肺结核,病情易恶化,甚至发生急、重症结核病。结核病合并慢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发生肝功能损害而中止抗结核治疗,导致治疗失败,并诱发耐药;严重者因肝衰竭而危及生命。

2医源性因素

2.1诊断因素误诊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因素,就诊延误也不可忽视。孔雯等报道[3],平均误诊时间4-13个月;确诊延迟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综合医院的确诊延迟人数明显高于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科普知识宣传不到位、基本常识缺乏是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支气管结核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误治。陈大平等[4]报道一组支气管结核病例误诊时间3-24个月,多以哮喘、肺炎及支气管炎误诊、误治,导致不可逆肺不张。

2.2治疗因素几种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有明显的损害,有关报道肝损害的发生率可达34%左右,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5],曾接受不规律治疗和不规律治疗的次数越多,产生耐多药的可能性就越大。耐药结核病病例的迅速增多、高耐药率和耐多药菌株的不断扩散,导致结核病治疗的困难、治愈率下降和治疗失败病例的增加,从而出现更多难以治愈的慢性传染源。

2.3认知因素2000年全国流调资料显示确诊肺结核患者中59.8%患病前未曾接受过结核病卫生知识宣传,由于对结核病知识不了解,在有症状的确诊患者中42.8%未曾求医,已接受治疗患者的规则治疗率仅27.3%[6]。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识决定了行为,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吸烟,可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还可影响肺结核病变愈合,使已静止的病变恶化。

3社会因素

3.1人口因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11亿。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具有结核病患病率高和患病后治疗管理困难等特点。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转出到位率及治愈率均低于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效果欠佳,转出患者的成功治疗率(32.0%)显著低于未转出患者(89.4%)[7]。

3.2社会状况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人类疾病谱改变、生活习惯及营养结构改变,结核病的分布和结构正在悄然变化。如艾滋病、糖尿病、尘肺等使结核病的患病概率上升,增加了结核病的防控难度。有研究表明老年结核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差,治疗的依从性更差,更容易拒服或自行停药。社会及家庭对结核病患者关心和支持,其依从性高,缺乏则依从性差。

3.3政府支持情况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也是控制结核病疫情,促进结核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诊疗不规范,出院后未得到系统的管理,反映结核病宏观防控的缺位,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经费投入,建立结核病专科医院和当地结核病防治所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4小结

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生物因素对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并加以控制。首先控制结核病要及时发现结核病病人,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可提高可疑肺结核患者就诊的自觉性,降低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误。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要求每例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医生向患者提供不少于10分钟的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患者,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8]。对肺结核患者的4个诊治的不同阶段(初诊、确诊、治疗、转诊)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适应度与合作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低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有合并症、在非专业机构诊疗、诊疗延迟、漏服药与中断治疗、复查痰不合格、社会歧视、督导不力等情况对肺结核治愈率的影响,甚至不亚于治疗本身。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平衡膳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都对防控结核病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昕洁,杜雨华,刘玉美,等.130例菌阳肺结核女性患者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知晓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0(9):553-555.

[2]黄枝优.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5):420-421.

[3]孔雯,陈诚,许卫国,等.83例肺结核患者延误诊断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582-584.

[4]陈大平,雷素英,石树芬.30例支气管结核误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09):623-624.

[5]王海东,谢艳光,闫兴录,等.耐多药肺结核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11(2):109-1120.

[6]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65-108.

[7]赵梅桂,管红云,杨应周.深圳市跨区域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管治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9):598-599.

[8]肖东楼,赵明刚,王宇,主编.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59-86.

上一篇:中药房中药材变色的几点原因分析 下一篇:大剂量盐酸氨溴索佐治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