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10-14 12:19:01

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患者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组)10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优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生活质量

糖尿病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1]。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日渐渗入,在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资料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锦州市凌安社区2009年7月――2011年4月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62岁-85岁,平均年龄75.8±7.6岁,200例糖尿病患者诊断均符合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3年-3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0例,高中或中专55例,大学及以上15例。婚姻状况:离异64例,丧偶86例,已婚50例。根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组)10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

1.2.2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治疗,从糖尿病患者进行本项调查开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个体特点做好各项准备,从心理疏导等方面出发,实施优质的健康教育宣传措施。社区服务中心介绍:向糖尿病患者介绍社区服务中心诊治环境,生活环境,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心理疏导:针对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如紧张、焦虑、忧郁等,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

1.3.2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参照SF-36量表,针对患者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精神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者,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见表1。

2.2两组糖尿病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急症是老年科常见病症,并且伴有心脑血管功能障碍,甚至衰竭[2]。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应采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责任包干的制度,分别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角色认可[3]进行健康教育。鼓励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上注意减少糖的摄入,遵医嘱服药,避免遗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4]。鼓励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优质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少量的运动,漫步走、打太极拳,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运动的量和次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预期可能和临床治疗效果无法吻合,使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较差,同时临床治疗的不遵从又会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正常治疗。糖尿病患者由于心理上的各种变化,加上病情进展期间各种内分泌的变化,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很少与社会交流,害怕周围人群的歧视,接触面相对变窄,在心理上出现较大落差,无法适应,一旦与家人关系不融洽,很大可能进入自我封闭的状态,出现较强烈的孤独感,极可能出现抑郁症。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优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此结果和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本次调查作者体会到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文化背景、家庭状况和自身职业特点不同,对于糖尿病的认知不一致,健康宣教过程中不能统一应用一成不变的宣教方式,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角色,采取相对应的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多倾听糖尿病患者内心声音,从内心了解之后再向患者做诚挚而又可接受的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万会举,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98-299.

[2]陈世燕,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8):119-120.

[3]徐菁,聚焦解决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28-129.

[4]赵保记,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1-22.

上一篇:穴位埋线配合补肾丸治疗肾虚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中药房中药材变色的几点原因分析